
(1).盲人用以探路的手杖。 元 劉唐卿 《降桑椹》第二折:“你敢柱着明杖兒走?”《西遊記》第二一回:“你的明杖兒呢?”《兒女英雄傳》第六回:“又像明杖兒拉着個瞎子?” 胡可 等《地雷大搬家》:“我弄了這麼根小棍兒,跟瞎子那明杖一樣。”
(2).比喻主要幫手。《醒世姻緣傳》第十七回:“再説 晁老兒 自從 邢臯門 去了,倚了 晁源 ,就是個明杖一般。如今連這明杖又都沒了,憑那些六房書辦胡亂主文,文書十件上去,倒有九件駁将下來。”
“明杖”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盲人用來輔助行走的探路工具,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引申為生活中依賴的重要人物或助力,常見于明清小說。例如:
部分資料(如)提到“明杖”有“光明正大”的引申義,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主流詞典,可能是現代誤讀。建議以盲人手杖及比喻幫手的含義為準。
明杖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為“斥”和“木”,筆畫數為12畫。
明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現在漢字典中。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明杖」。
在古代,明杖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它仍然由兩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數與現代漢字相同,沒有明顯的改變。
1. 教師手中的明杖,嚴肅地敲打着講台。
2. 他手裡拿着一根明杖,帶着學生巡視學校。
明杖沒有固定的組詞,但可以根據上下文來拓展使用。
類似的詞語有:敲杖、教杖。
相對的詞語有:玩耍、休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