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傲自大。《三國志·蜀志·魏延傳》:“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 楊儀 不假借 延 , 延 以為至忿,有如水火。”《北齊書·崔昂傳》:“意色矜高,以此不為名流所服。” 郭沫若 《女神·鳳凰涅槃》:“昂頭我問天,天徒矜高,莫有點兒知識。”
“矜高”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īn gāo,其核心含義為高傲自大,通常用于形容人自視甚高、态度傲慢的性格或表現。
基本釋義
該詞由“矜”(意為自負、自誇)和“高”(意為高傲)組成,組合後強調一種因自我優越感而表現出的傲慢态度。
古籍引證
現代用例
郭沫若在《女神·鳳凰涅槃》中寫道:“昂頭我問天,天徒矜高”,以“矜高”批判天的高傲而無知,賦予詞彙文學化的延伸表達。
“矜高”多用于書面或對曆史人物的評價,含貶義色彩,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程度。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文學中的用法,可參考《三國志》《北齊書》等文獻或相關解析資料。
矜高(jīn gāo)是一個中文詞彙,其意為傲慢自大,形容一個人過于自負或高傲自滿。矜的拆分部首為矢,代表箭的形狀,表明矜一詞與驕傲自大相關;高的部首為高,表示高傲、傲慢,是矜高的形容詞。
這個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當時的寫法為「矜高」。在繁體中文中,該詞被寫作「矜高」,保留了原有的意義和發音,隻是字形有所不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是「」,兩個字形狀相似,并且都帶有箭頭。這種寫法強調了矜高所代表的傲慢和自大。
以下是一些使用矜高的例句:
1. 他矜高地看着别人,好像他是整個世界的中心。
2. 小明并不喜歡他那矜高的同學,因為他總是對别人嘲笑和看不起。
3. 在這個家族裡,矜高被視為一種不可接受的品質。
與矜高相關的組詞有矜持、矜貴和矜通。矜持意味着保持冷靜、不露出真實感情,常與矜高一同使用。矜貴表示高傲自大和珍貴、高價值可以同時存在。矜通意思是傲慢,沒有人情味。
與矜高意思相反的詞彙是謙遜和謙和。謙遜表示謙虛、虛心;而謙和則表示溫和友好、不傲慢自大。
總而言之,矜高形容一個人過于傲慢自大,常與矜持等詞彙同時使用。在古漢字寫法中,矜高的形狀帶有箭頭,強調其與驕傲自大的相關性。在現代用法中,矜高用來描繪不受歡迎的高傲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