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蠧居棋處”。如蟲深居,如棋密布。喻壞人隱蔽很深,散布很廣。 唐 韓愈 《潮州刺史謝上表》:“孽臣姦隸,蠧居棊處,搖毒自防,外順内悖。”
“蠹居棊處”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語境理解:
字面含義
常見解釋分歧
該成語最早見于唐代韓愈的奏表,原文用“蠧居棊處”形容奸佞勢力盤踞要害,具有批判性色彩。
建議使用時注意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的釋義,并結合具體語境選擇合適解釋。
《蠹居棊處》是個成語,意思是指蛀蟲聚集、堆積、繁殖的地方,比喻腐朽敗壞的環境或處境。
《蠹居棊處》分别由「蟲」、「居」、「棋」和「處」四個字組成。
「蟲」為部首,讀音為「chóng」,筆畫數為6。
「居」為部首,讀音為「jū」,筆畫數為8。
「棋」為部首,讀音為「qí」,筆畫數為12。
「處」為部首,讀音為「chù」,筆畫數為5。
《蠹居棊處》是從明代徐渭的《諷刺蕭牆詩》中提取的。在正式的《諷刺蕭牆詩》中并無此語,而是由後來的人加入其中。繁體字為「蟀居棊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蠹」的形狀稍有不同,像「蟲」的上方多了一撇。
他的家是真正的《蠹居棊處》,到處都是破舊不堪的家具和東西。
組詞:蠹蟲、蠹害。
近義詞:腐敗、垃圾堆。
反義詞:清新、舒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