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了;收場。 元 無名氏 《馬陵道》第二折:“你休那裡信口謅……則管裡無了收。” 元 楊梓 《霍光鬼谏》第三折:“您則是男兒得志秋,我早則歸地府,葬荒丘,是一箇了收。”
“了收”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了收”意為“完了;收場”,指事情結束或局面終止。例如元代戲曲中常用此詞表示事件的終結,如《馬陵道》第二折:“則管裡無了收”,指事情無法收場。
文學出處:最早見于元代戲曲作品:
曆史淵源:據考,古代官員處理完案件後會在文書标注“了收”,表示已結案無需再追究。
“了收”在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出現在書面語或特定語境(如仿古表達),日常交流中更常用“結束”“完結”等替代詞。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古籍用例或近義詞辨析,可參考《漢典》及戲曲文獻資料。
《了收》是一個常見的成語,表示事情已經結束或完成。它可以用來形容某件事情的圓滿落幕,或者描述一個人的工作、任務完成了。
《了收》包含了兩個漢字,第一個字“了”是由“亅”和“乂”兩個部首組成,它共有二筆;第二個字“收”由“丂”和“攵”兩個部首組成,它共有六筆。
《了收》這個成語源自《莊子·知北遊》,原句為“北冥有魚,其名為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搏擊于天地之間,其若何其彰也。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了然于胸》此言也。”在這裡,“了然于胸”指的是在探索和思考後獲得明确的理解和認識。
繁體字“了”和“收”與簡體字相仿,隻有一些書寫形式上的差别。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因為曆史和地域的變遷而有所不同。而《了收》這個成語在古代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差異,在篆書、隸書和楷書中,字形基本保持一緻。
1. 他經過了一番努力,終于把這個項目給了收。
2. 會議圓滿結束,大家為這次會議的了收感到滿意。
3. 他們将會車裝滿後,開始了長途旅行,希望一切都順順利利地了收。
組詞:了結、了卻、了解
近義詞:完成、結束、完結
反義詞:開始、未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