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簸頓的意思、簸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簸頓的解釋

(1).颠簸。 唐 韓愈 《讀東方朔雜事》詩:“簸頓五山踣,流漂八維蹉。”

(2).猶簸弄,玩弄。 宋 李清臣 《勢原策》:“簸頓關紐,嬉弄機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簸頓”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解釋

  1. 颠簸
    指物體因震動或搖晃而不穩定,常用于描述行進的颠簸狀态。
    出處:唐代韓愈《讀東方朔雜事》詩中的“簸頓五山踣,流漂八維蹉”。此句通過誇張手法,以“簸頓”形容山巒動蕩的景象。

  2. 玩弄、操縱
    引申為對事物的操控或戲弄,含貶義。
    出處:宋代李清臣《勢原策》中的“簸頓關紐,嬉弄機樞”,指通過手段擺弄關鍵環節。


二、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該詞,若涉及古文閱讀,需優先參考經典文獻中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簸頓(bǒdǔn)是一個漢字詞語,它含有兩個字,即簸和頓。 簸(bǒ)是由竹并一個勹字旁組成,勹字旁是古代寫“把”的偏旁,表示手的動作。頓(dǔn)則包括了頁、幾、工三個部首,頁代表書寫紙張,幾代表收納物品的器具,工代表手工藝。 簸頓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的農具,“簸”是指利用竹篾或草編制的農具,用來抖散谷物的殼皮;“頓”則是指農民将谷物抖落時的動作。因此,簸頓可以理解為使用簸箕等農具抖落谷物的動作或方式。 在繁體字中,簸頓的寫法與簡體字基本相同,沒有太大區别。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簸的寫法為“爪甫,從龰,勹聲”,頓的寫法為“從幾,頁省卻文。”這些寫法在今天已經不再使用,但它們展示了漢字演變的曆史軌迹。 以下是一些使用簸頓的例句: 1. 我用簸箕将谷物抖出來。 2. 她用簸頓的動作把垃圾掃掉。 3. 他手中的簸箕不停地抖動着。 簸頓的組詞有簸箕、簸揚、簸弄等。簸箕是用來抖散谷物的器具,簸揚指的是用手或工具抖動,敲打等動作使物體散開。簸弄則指用手或玩弄一個物體。 和簸頓意思相近的詞有拂拭、掃掉等,它們都是指用手或器具來清除、拂去雜物。 在反義詞方面,簸頓的反義詞可以是聚攏、囤積等,表示将物體聚集、囤積而不是抖散。 希望我給出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很樂意繼續回答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