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鼓而攻之的意思、鸣鼓而攻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鼓而攻之的解释

[convict and denounce in public] 指宣布罪状,加以声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鸣鼓而攻之"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的成语,其核心含义是公开声讨、大张旗鼓地进行谴责或讨伐。它形象地描绘了古代战争中敲响战鼓、发动进攻的场景,后引申为对错误行为或人物进行公开、严厉的批判。

一、 词义详解

  1. 字面意思:

    • 鸣鼓: 敲响战鼓。在古代战争中,击鼓是发起进攻的信号。
    • 攻之: 攻击他/它。
    • 合起来即:敲响战鼓去攻击他/它。
  2. 比喻义与引申义:

    • 指公开地、声势浩大地谴责、声讨或批判某人或某事。强调批判行动的公开性、集体性和严厉性,带有强烈的道德批判色彩。
    • 常用于形容对严重错误、不义行为或公认的坏人进行集体的、不留情面的抨击。

二、 词源与典故

该成语最著名的出处是儒家经典《论语·先进》: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释义: 鲁国的权臣季孙氏比周朝的公侯还富有,而孔子的弟子冉求(名求,字子有)却还在帮他搜刮钱财,增加他的财富。孔子(对此非常生气)说:“(冉求)不是我的学生了。你们这些学生可以大张旗鼓地去声讨他!”

三、 用法与语境

四、 权威参考释义

“鸣鼓而攻之”源自《论语》,本义是敲响战鼓发动进攻,后固定为成语,专指公开地、声势浩大地进行谴责、声讨或批判。它蕴含着强烈的道德评判和集体行动意味,是汉语中表达严厉公开批判的经典表述,其含义和使用得到权威汉语词典的明确界定和阐释。

网络扩展解释

“鸣鼓而攻之”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成语释义
比喻公开宣布罪状,进行谴责或声讨。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公开、正式的方式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带有强烈的批判性。

2. 出处
源自《论语·先进》中孔子对弟子冉求的批评:“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因冉求帮助季氏敛财,认为其违背道义,故号召其他弟子公开声讨。

3. 用法与结构

4. 近义词

5. 例句

补充说明
部分解释提到“战争中鼓动士气”(如),但此说法偏离原典,主流释义仍以《论语》的声讨含义为准。

别人正在浏览...

罢辜八行纸宝绪冰管币物材薄质衰昌遐诚感楚累呆才单角钓轮咄嗟風器负衔甘馨航邮哄哄烘篮鸿历讲物湔衣脚碰脚戒谕进恩惊立金奏举陈崛彊廉角恋诗镂管鸾集鸾衾旅游鞋慢慆麪酱密行哪达强魂谴域妻谒诗流视下如伤刷动书府熟讲书筠送哭糖人探花袒踊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头面人物推雄晚禾温德稳拿乌拉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