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鼓而攻之的意思、鸣鼓而攻之的详细解释
鸣鼓而攻之的解释
[convict and denounce in public] 指宣布罪状,加以声讨
词语分解
- 鸣鼓的解释 .即鼓。《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縶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淮南子·氾论训》:“撞大鐘,击鸣鼓,奏《咸池》,扬干戚。”.击鼓。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 冯夷 鸣鼓, 女媧 清歌。”
网络扩展解释
“鸣鼓而攻之”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1. 成语释义
比喻公开宣布罪状,进行谴责或声讨。其核心含义是通过公开、正式的方式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不满,带有强烈的批判性。
2. 出处
源自《论语·先进》中孔子对弟子冉求的批评:“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因冉求帮助季氏敛财,认为其违背道义,故号召其他弟子公开声讨。
3. 用法与结构
- 语法:作谓语,常用于表达公开声讨的语境。
- 结构:连动式(先“鸣鼓”后“攻之”),强调行动的连贯性。
-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具体褒贬需结合语境。
4. 近义词
5. 例句
- 陈立德《前驱》:“谁要敢反对共产同志,吾侪当鸣鼓而攻之!”
- 《儿女英雄传》:“他们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
补充说明
部分解释提到“战争中鼓动士气”(如),但此说法偏离原典,主流释义仍以《论语》的声讨含义为准。
网络扩展解释二
鸣鼓而攻之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在攻打敌方的时候,要通过击鼓声来鼓舞士气,以激发士兵的战斗意志和勇气。
拆分部首和笔画:
- 鸣: 字首部首-鸟(鸟-至)
- 鼓: 字首部首-音(言-244) 捺
- 而: 字首部首-而 (耳-128) 横
- 攻: 字首部首-攵(攴/攵-66) 竖
- 之: 字首部首-丶点
来源:
《鸢都草堂笔记》是鸣鼓而攻之这个成语的来源。其中的“鸢都草堂笔记”是明代作家冯梦龙所著的一部小说。全文讲述了主人公鸢都草堂作为一个责任感强烈的官员,在面对强敌侵略时,鸣鼓而攻之,鼓舞士气,最终成功驱逐敌人的故事。
繁体:
《鳴鼔而攻之》是《鸣鼓而攻之》的繁体字形。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鸣鼓而攻之可写作“鳴鼓而攻之”,其中的“鳴”是用复杂的笔画表现出来,而“之”一字则像是一个小人在行走的形状。
例句:
1. 在战争的时候,我们应该鸣鼓而攻之,用激情和勇气对抗敌人。
2. 面对挑战,我们不能气馁,要鸣鼓而攻之,战胜困难。
组词:
- 鼓舞士气
- 鼓勇气
- 鸣战鼓
- 攻敌人
- 召集士兵
近义词:
- 鼓舞士气: 振奋士气、激励士气、激发斗志
- 鸣战鼓: 鸣金收兵、发动战争、号令进攻
反义词:
- 安抚士气
- 反战鼓
- 集结防守
别人正在浏览...
保不准便桶冰厨栟闾博物馆驳杂不劣方头策简吃动冲邃垂泪辞老得民登敍电流吊形吊影多罗鄂君船恶缘恶业分锅俯逼凫车负诺宫眉拱绕惯曾呵奬画图花遮柳隐赍刺机谟精魂金鑛决坼娄娄落铜髦士免掉聘选秋荼劝説权轴阮郎升甲生拉活拽收举疏窳斯模大样素地酥麻唢呐迢越铁片图画望绝枉贼五水蛮陷构小季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