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地的意思、博地的詳細解釋
博地的解釋
(1).廣闊的土地。《管子·牧民》:“城郭溝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彊力不足以應敵,博地多財不足以有衆,惟有道者,能備患於未形也。”《大戴禮記·王言》:“博地衆民,不以其道治之,不可以霸王。”
(2).借指人間。 明 屠隆 《昙花記·法眷聚會》:“弟子博地凡夫,沉迷宦海,若非二師點化,菩薩鉗錘,焉能證悟。”
詞語分解
- 博的解釋 博 ó 多,廣,大:廣博。淵博。博學(學問廣博)。博覽。博愛。博物。 知道得多:博古。 用自己的行動獲得:博取。博得。聊博一笑。 古代的一種棋戲;後泛指賭財物:博奕。 * 。 專 筆畫數:; 部首:十
- 地的解釋 地 ì 人類生長活動的所在:地球(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說。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質。地殼。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陸地。地下。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地球上的
網絡擴展解釋
“博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廣闊的土地
指代廣袤或無邊際的土地,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
- 《管子·牧民》提到:“博地多財不足以有衆”,強調治理需有道而非僅依賴資源。
- 《大戴禮記·王言》中“博地衆民”也體現了土地與民衆的關系。
-
借指人間
多用于文學或宗教語境,暗喻凡俗世界。例如:
- 明代屠隆《昙花記》中“博地凡夫”即指塵世中的普通人。
- 現代例句如“博地苑小區”則屬具體地名,與詞義關聯較弱。
二、用法與補充
- 近義詞:廣土、人間(根據語境)。
- 反義詞:狹域、淨土(如佛教中的理想世界)。
- 應用場景:
- 描述地理或治理理念時,如“博地衆民需以道治之”。
- 文學創作中比喻世俗,如“沉迷宦海,博地凡夫”。
三、注意事項
- 需區分“博地”與“薄地”(指貧瘠土地或佛教術語),二者音同但義異。
- 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籍或特定語境。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博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廣闊的地方或範圍。它的拆分部首是蔔和土,筆畫數為10。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寫法是「博地」。在古時候,漢字「博地」的寫法和現在的寫法基本相同。
以下是關于《博地》的例句:
1. 這片博地上有無數美麗的風景。
2. 這個國家的資源很豐富,是一個真正的博地。
一些與《博地》相關的組詞包括「廣博」「博學」「開博」「博物館」等。與《博地》近義的詞語有「廣闊」「遼闊」「廣大」等。反義詞有「狹小」「狹窄」等。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