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大雅·卷阿》:“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郑玄 笺:“凤皇鸣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视下,观可集止,喻贤者待礼乃行,翔而后集。梧桐者,犹明君出也。生於朝阳者,被温仁之气,亦君德也。”后因以“鸣凤朝阳”比喻贤臣遇明君。 宋 范成大 《刘德修少卿避暑惠山因便寄赠》诗:“鸣凤朝阳尺五天,匆匆忽过白鸥边。”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直谏》:“自 褚遂良 、 韩瑗 之死,中外以言为讳,几二十年。及 善感 始諫,天下皆喜,谓之鸣凤朝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钱南园》:“乃陈奏 山东 巡抚 国泰 诸贪婪不法,及国帑亏空事。上震怒,命 刘石庵 相公往彼审讯。尽得其实。乃置 泰 於法,立迁公官为通政副使,时谓之鸣凤朝阳。”
“鸣凤朝阳”是一个源自《诗经》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四方面解析:
一、出处与字面意 出自《诗经·大雅·卷阿》的「凤皇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字面描绘凤凰在朝阳初升时栖于梧桐树鸣叫的景象,象征祥瑞。
二、核心寓意 比喻贤臣得遇明君,特指正直敢言之士受到君主重用。延伸意义也包含人才在适宜环境中展现才能,如《幼学琼林》记载唐代李善感直言进谏被赞为「鸣凤朝阳」。
三、文化意象 •凤凰:象征德才兼备的贤者 •朝阳梧桐:喻指开明政治环境 • 组合意象表达明君识才、君臣相得的理想状态
四、历史用例 宋代范成大诗句「鸣凤朝阳尺五天」借喻仕途际遇,清代昭槤《啸亭杂录》记载御史钱南园弹劾贪官被称为当代「鸣凤朝阳」。
该成语多用于称颂政治清明的时代背景,或赞许敢于直谏的贤臣,现代语境中亦可引申为人才与机遇的契合。
《鸣凤朝阳》是一个成语,意为凤凰鸣叫,代表着新的一天的开始,有着美好的寓意。
《鸣凤朝阳》共有8个字,其中“鸣”字的部首是“鸟”,总共有10画;“凤”字的部首是“几”,总共有9画;“朝”字的部首是“月”,总共有12画;“阳”字的部首是“日”,总共有12画。
《鸣凤朝阳》出自《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先生创造的成语,形容早晨阳光初现,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鸣凤朝阳》繁体字为「鳴鳳朝陽」。
在古代汉字中,有可能使用不同的字体和字形书写。根据古代字形演变,书写《鸣凤朝阳》的汉字可能略有不同,但其基本意义和寓意仍然相同。
1. 清晨的阳光洒满大地,鸟儿在枝头鸣凤朝阳,给人们带来了希望的信号。
2. 他的成功就像是鸣凤朝阳,让整个公司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组词:朝阳、凤舞九天、凤凰、凤翔、鸣声、阳光、鸣叫。
近义词:黎明、拂晓、崭新的一天。
反义词:黄昏、夕阳下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