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筆誅墨伐的意思、筆誅墨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筆誅墨伐的解釋

筆、墨:指文字。誅:譴責。伐:聲讨。通過文字加以譴責,進行聲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筆誅墨伐”是現代漢語中較為少見的組合用法,其含義需結合傳統成語“口誅筆伐”及漢字本義綜合解析。根據《漢語大詞典》對“誅”“伐”二字的釋義,“誅”本指用言語譴責(如《論語·公冶長》中“于予與何誅”),“伐”則含聲讨、抨擊之義(如《左傳·莊公二十九年》中“凡師有鐘鼓曰伐”)。現代語境下,“筆誅墨伐”可理解為通過文字形式進行批判讨伐,具體包含兩層内涵:

  1. 文字批判的複合表達

    “筆誅”強調以書面文字實施道德審判,如梁啟超在《飲冰室合集》所述“以筆鋒為法庭”;“墨伐”則突出文字攻擊的力度,源自古代“筆陣墨兵”的戰争隱喻,體現文字交鋒的激烈性。

  2. 輿論監督的文學範式

    該用法承襲中國文論“美刺”傳統,符合《文心雕龍·奏啟》中“筆銳幹将,墨含淳酖”的批評觀,展現文人通過著述參與社會評議的責任意識。清代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強調“文德敬恕”,正是對這種批判精神的倫理約束。

需特别說明的是,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未單獨收錄該詞條,建議規範使用傳統成語“口誅筆伐”。在文獻溯源時,可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編著的《新華成語大詞典》中相關詞源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筆誅墨伐”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通過文字進行譴責和聲讨,指用書面語言揭露、批判不義之事。其中“筆、墨”代指文字,“誅”為譴責,“伐”指聲讨。

2. 出處
最早見于明代汪廷讷的戲曲《三祝記》:“他捐廉棄恥,向權門把富貴貪求,全不知筆誅墨伐是詩人句。”。

3. 用法與語境

4. 補充說明
成語結構為并列式(筆誅+墨伐),體現文字的力量。現代語境中,常見于新聞報道、評論文章等,表達對公共事件的立場。

若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三祝記》原文及成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輸迦百衲碑百辟刀半通扁榜捕役陳力列敕力川渎雌守彈子道牀道同義合大秋作物大月氏登宰疊歲鬥戲獨處愁囮鳥發棱斐炳撫存共具鬼域扞格猾頭胡揑怪疆潦假守嗟嗷節性羁鞿激衷磕叉叉磕額兩旁練氣慢媟敏卲磨戛恁地醅酒七寶高車清稱輕齎銀棄外上牋市稱首飾稅戶脫骖巍冠五卅運動下得霞煥夏康詳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