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笔诛墨伐的意思、笔诛墨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笔诛墨伐的解释

笔、墨:指文字。诛:谴责。伐:声讨。通过文字加以谴责,进行声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笔诛墨伐”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少见的组合用法,其含义需结合传统成语“口诛笔伐”及汉字本义综合解析。根据《汉语大词典》对“诛”“伐”二字的释义,“诛”本指用言语谴责(如《论语·公冶长》中“于予与何诛”),“伐”则含声讨、抨击之义(如《左传·庄公二十九年》中“凡师有钟鼓曰伐”)。现代语境下,“笔诛墨伐”可理解为通过文字形式进行批判讨伐,具体包含两层内涵:

  1. 文字批判的复合表达

    “笔诛”强调以书面文字实施道德审判,如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所述“以笔锋为法庭”;“墨伐”则突出文字攻击的力度,源自古代“笔阵墨兵”的战争隐喻,体现文字交锋的激烈性。

  2. 舆论监督的文学范式

    该用法承袭中国文论“美刺”传统,符合《文心雕龙·奏启》中“笔锐干将,墨含淳酖”的批评观,展现文人通过著述参与社会评议的责任意识。清代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文德敬恕”,正是对这种批判精神的伦理约束。

需特别说明的是,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未单独收录该词条,建议规范使用传统成语“口诛笔伐”。在文献溯源时,可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著的《新华成语大词典》中相关词源考据。

网络扩展解释

“笔诛墨伐”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通过文字进行谴责和声讨,指用书面语言揭露、批判不义之事。其中“笔、墨”代指文字,“诛”为谴责,“伐”指声讨。

2. 出处
最早见于明代汪廷讷的戏曲《三祝记》:“他捐廉弃耻,向权门把富贵贪求,全不知笔诛墨伐是诗人句。”。

3. 用法与语境

4. 补充说明
成语结构为并列式(笔诛+墨伐),体现文字的力量。现代语境中,常见于新闻报道、评论文章等,表达对公共事件的立场。

若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三祝记》原文及成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安其所习碧罂逋亡布展昌族成本核算乘虚侈说持重穿决存档道书登虚定理蜚蓬奉玄愤恚抚导高顶帽姽嫿鹤长鳬短阖府幻藴回味兼属豭豚解医箕拘警钟旧故九光杏赍运坎坎哭昭陵来历不明雷霆之诛谅闇嶙嶙镂刻眉间俏梅君山匿怨啌咙千妥万当启发啓伐起绒趋背日中必移沙柳生财之道失负诗局世扰俗乱台槐天半天府伪易五袴手无事不登三寳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