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徂徕的意思、徂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徂徕的解釋

亦作“ 徂來 ”。1.山名。又名 尤來 、 尤崃 、 尤徕 。在 山東省 泰安縣 東南。《詩·魯頌·閟宮》:“ 徂來 之松, 新甫 之柏。是斷是度,是尋是尺。”後因以“徂徠”指生長棟梁之材的大山。 唐 劉禹錫 《崔公神道碑》:“善積家肥,子孫多材,如彼榱棟,必生 徂徠 。” 明 徐渭 《抱琴美人圖》詩:“有時求柱桷,不信舍 徂徠 。”

(2).往複。 郭沫若 《文藝論集·論詩三劄二》:“這風便是所謂直覺、靈感,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漲着的情調,這活動着的印象便是徂徕着的想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徂徕”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作為專有名詞使用,指代中國山東省泰安市境内的徂徕山。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意思,内容基于權威詞典來源,确保專業性、權威性和可信度。

一、基本定義與詞義解析

“徂徕”在漢語中通常指徂徕山,這是一個具體的地理名稱。根據《漢語大詞典》的解釋,“徂徕”源自古漢語,“徂”意為“去、往”,表示行動的方向;“徕”意為“來、招來”,但在組合後固定為山名,強調其曆史和文化内涵。徂徕山位于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是泰山山脈的重要支脈,海拔約1027米,以自然景觀和人文遺迹著稱,如唐代的徂徕書院。在古文中,“徂徕”偶爾用作動詞或形容詞,表示“往來”或“起伏”之意,但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主要保留為地名。例如,在句子“登臨徂徕,遠眺泰山”中,它專指這座山。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3年版;線上參考

二、詞源與曆史演變

“徂徕”的詞源可追溯至先秦文獻,如《詩經》中“徂”字的使用,但作為完整詞彙“徂徕”最早見于《漢書·地理志》,記載為山名。在曆代詞典中,如《現代漢語詞典》,它被定義為“山名,在山東”,強調其地理屬性。曆史上,徂徕山因道教文化和儒家書院(如宋代石介建立的徂徕書院)而聞名,體現了漢語詞彙在文化傳承中的作用。現代用法中,“徂徕”幾乎專指該山,不再有動詞含義,這反映了漢語詞彙的語義固化過程。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線上參考

三、用法示例與語境

在漢語應用中,“徂徕”常用于地理、旅遊或文學語境。例如:

網絡擴展解釋

“徂徕”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cú lái,其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釋:

1.基本釋義

2.引申含義

3.地理與傳說

4.文學與引用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實地考察信息,可參考《詩經》相關篇章或山東省地方志。

别人正在浏覽...

捱苦艾人拜刺背本冰消瓦解不使撤調秤不離砣稠缛串道寸敬打竹簇定說東南風牛分争崗樓規箴還普洪軌鴻谟弘器踐居解雨近步襟子濟貧拔苦舊制開議狂接輿寬饒哭號領章臨人亂階墨緑莫逆于心漠如木梳乜嬉懦衿篷聲倩女離魂傾囊相助瓊蘇杉闆子少城少宰伸懶腰審密社事射雉食貨施檢霜果童男武舉象櫡憸邪邪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