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之若浼的意思、避之若浼的详细解释
避之若浼的解释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 赵岐 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慙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后以“避之若浼”谓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夏衍 《感谢德莱塞》:“他一口拒绝,避之若浼。”
词语分解
- 避的解释 避 ì 躲,设法躲开:避雨。避暑。避世。避讳。回避。避重就轻。避世绝俗。 防止:避免。避孕。避嫌。避雷针。 躲就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浼的解释 浼 ě 污染:“若痛疽之必溃也,所浼者多矣”。 恳托:央浼。 笔画数:; 部首:氵;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避之若浼”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对厌恶的人或事物极力躲避,生怕被沾染玷污,带有强烈的排斥感。
二、词源与出处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解中提到,孟子因乡人衣冠不整而主动远离,担心被其“污己”。
三、结构解析
- 避之:回避、远离的动作。
- 若浼:“浼”意为玷污,此处形容躲避时的态度如同躲避脏污般急切。
四、使用场景
多用于描述对品行不端者、不良风气或厌恶之事的回避态度。例如:
- 夏衍在《感谢德莱塞》中写道:“他一口拒绝,避之若浼。”
- 形容对虚伪社交或危险人物的疏远。
五、近义与延伸
近义词如“避之唯恐不及”“退避三舍”,均强调主动远离的态度。需注意该成语含贬义,使用时多带有批判或无奈情绪。
网络扩展解释二
避之若浼,这个词意指着我们尽量避开某种情况或某个人,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困扰或麻烦。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的更多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词语“避之若浼”包括了4个汉字,分别是“辶”、“丿”、“缶”和“水”。其中,“辶”是偏旁部首,表示与行走相关;“丿”是第4号笔画,表示短小的撇捺的部首;“缶”是第121号笔画,表示与水相关的部首;而“水”则是第85号笔画。
来源和繁体: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述而篇》中的一句话:“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中的“为人谋而不忠乎”便是“避之若浼”的意思。在繁体字中,“避之若浼”不会有具体的拼音音标变化,只是汉字形状出现某些差异。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汉字中,词语“避之若浼”写作“避之若泪”。其中,“泪”字代表“浼”的含义,即水滴。
例句:例如,有人可能会说:“他的言行如此恶劣,我只能避之若浼。”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与“避之若浼”相关的词语有许多,其中一些包括“回避”、“躲避”等。近义词可能包括“避”、“避让”等。而与“避之若浼”相反的词语则是“亲近”、“接触”等。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