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織布時來回投射梭子。指織布。 五代 王周 《采桑女》詩:“採桑知蠶饑,投梭惜夜遲。”
(2).見“ 投梭折齒 ”。
“投梭”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解釋:
比喻拒絕淫穢之事
典故出自《晉書·謝鲲傳》:晉人謝鲲調戲鄰家女子,反被對方用織梭打落牙齒,後用“投梭折齒”形容女性堅決抗拒不軌行為。這一引申義成為成語,如“投梭之拒”。
形容輕快迅捷
宋代蘇轼在《百步洪》中以“輕舟南下如投梭”比喻船隻行進如梭般輕便快捷,擴展了詞語的文學意象。
“投梭”既有具體動作的指代,也有典故與文學中的比喻義,需結合語境理解。如需更深入考證,可參考《晉書》原文或蘇轼詩作。
《投梭》是一個成語,意為來回穿梭投入。常用來形容人們頻繁地往返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事務之間。
《投梭》的拆分部首為手,筆畫數為10畫。
《投梭》最早出自《莊子·德充符》:“人手無寸鐵,口無嚼土之食,羞恥貧賤,誅亂盜竊。故立法數仞者,制賞罰剝削之民。”意為人們用雙手揮動紡梭,把紗線穿過來回多次,以制造衣物,所以才會想出各種法律和懲罰措施來管理社會。
《投梭》的繁體字是「投梭」。
在古代漢字中,「投梭」的寫法有所不同。例如,顔柳《顔氏家訓·家務》中記載的一個元代訓诂本的記載中,「投梭」用「投梳」來寫,意義與現代相同。
他辦公室和工廠之間來回投梭,以确保所有的工作都進行順利。
投機、梭巡、投入、穿梭、投誠、投遞、投準
忙碌、奔波、穿梭、往返、來回
穩定、靜止、守株待兔、僵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