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虛幻之事。
坐談間早辨龍蛇,把袖裡乾坤都做夢裡蝴蝶,狠的人海沸山裂。明·張鳳翼《紅佛記·虬髯退步》
戰國時期,著名的哲學家莊周常在《莊子》中講寓言故事,借以說明自己的哲學觀點。其中《莊生夢蝶》寓言就描繪他自己夢見變成一隻蝴蝶,欣然自得,輕松舒暢地自由飛翔,完全忘記人世間的煩惱。夢醒後一直栩栩如生浮現在眼前。
“夢裡蝴蝶”是一個源自中國古典哲學的成語,具有深刻的哲學内涵和文學象征意義。以下從多個維度進行解釋:
這一成語最早見于《莊子·齊物論》。戰國時期哲學家莊周曾描述自己夢見化為蝴蝶,醒後分不清是莊周化為蝴蝶,還是蝴蝶化為莊周。這一典故通過“物我兩忘”的視角,探讨了真實與虛幻的界限。
比喻人生或事物的虛幻不實,表達對現實與夢境難以區分的哲思。例如明代張鳳翼在《紅拂記》中寫道:“把袖裡乾坤都做夢裡蝴蝶”,即以蝴蝶象征轉瞬即逝的幻象。
在文學作品中常被用于:
當代多用于描述以下場景:
需要說明的是,該成語與普通夢境解析(如、4、5所述蝴蝶象征愛情或重生)有本質區别,核心在于哲學層面的虛實辯證關系。
《夢裡蝴蝶》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夢裡見到的蝴蝶。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一種虛幻、離奇或不切實際的情境。
《夢裡蝴蝶》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黾”和“虍”,共用了6個筆畫。
《夢裡蝴蝶》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家曹雪芹的小說《紅樓夢》中。小說中有一句經典的描寫:“昨夜無眠多夢裡,醒來空床又獨蝶。”這句話意味着主人公賈寶玉昨晚做夢時見到了一隻孤獨的蝴蝶。
《夢裡蝴蝶》在繁體字中寫作《夢裡蝴蝶》。
在古時候漢字中,成語《夢裡蝴蝶》可以寫作《夢裏蝴蝶》。
他的理想似乎一直都是《夢裡蝴蝶》,實現起來很困難。
夢想、蝴蝶、成語、理想、虛幻
幻想、虛構、不切實際、離奇、異想天開
現實、實際、切實可行、真實、确鑿有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