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憲節的意思、憲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憲節的解釋

廉訪使、巡按等風憲官所持的符節。 宋 嶽珂 《桯史·瞿唐滟滪》:“ 紹興 中, 蜀 士有 喻汝礪 者,持憲節來治于 夔 。”《元史·千奴傳》:“﹝ 千奴 ﹞前後七持憲節,剛正不撓。” 清 李漁 《蜃中樓·寄書》:“使君秉天朝憲節,寡人司水國微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憲節(xiàn jié)是古代中國政治制度中的專有名詞,指代朝廷使臣或監察官員出行時持有的身份憑證與權力象征物。其核心含義包括以下三方面:

  1. 制度性象征

    憲節最初源于周代“節”的形制,以竹、玉或金屬制成,刻有官方标識。《周禮·地官》記載“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表明“節”作為信物,用于證明官員身份與傳達政令。漢代起,“憲節”特指禦史等監察官員的符節,代表皇權授予的糾察、巡視之權。

  2. 職權與使命

    憲節不僅是身份證明,更象征官員代行皇權的職責。宋代《文獻通考》提到“禦史持憲節,行郡國,以察吏治”,強調其監督地方政務的職能。持有憲節的官員可憑此調動地方資源、審理案件,甚至直接彈劾違法官吏。

  3. 文化延伸意義

    明清時期,“憲節”一詞逐漸融入文學表達,衍生出“持節守正”的意象。如明代《震川先生集》中“憲節所臨,百僚震肅”,既指官員履職,也暗含道德操守的期許。

網絡擴展解釋

“憲節”是一個具有曆史含義的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古代文獻與現代語境綜合理解:

1.基本含義

“憲節”指古代廉訪使、巡按等風憲官(監察類官職)所持的符節,象征其行使監察、司法職權的憑證。這一用法多見于宋、元、清等朝代。例如:

2.曆史背景

“憲節”源于古代監察制度:

3.現代引申義

現代語境中,部分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守護憲法和法律的節操,強調對法律原則的堅守。此義項更偏向道德層面,適用于描述公職人員或法律從業者的職業操守。

4.使用場景

“憲節”原為古代監察權的象征符節,現代衍生出維護憲法的道德含義。理解時需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判斷其指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元史》《桯史》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避彈服碧霞步打毬滄州嘗酎單紅帖颠顔典綜東府獨婦山剟拾梵坊肺腧分歧腹内高爵厚祿根韭貢棐狗尾草溝洫黑沙地獄懷瑾握瑜悔之不及甲卒金纏臂救答力牧柳條帽醴液龍邸漏露落水賬落托鹿死不擇蔭緑字蠻犷眉膴甍甍末毫排擠披毛求疵姘頭蹼趾且當曲制山容海納生稻施香授人口實天奪其魄提舉土酒妥安晚帆望文生義文字鄉科相萬現事小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