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問詞。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伯喈彈琴訴怨》:“怎地害風麼那?我卻知道你會操琴,隻管這般賣弄怎地?” 元 無名氏 《村樂堂》第四折:“[同知見正末科雲:]父親,這幾日怎生不見你來家吃茶?[正末雲:]我可是敢來麼那?”
“麽那”在現代漢語中屬于生僻組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法和曆史用法兩方面解析:
構詞解析 “麽”作疑問助詞時讀輕聲(me),常見于“什麼”“怎麼”等疑問代詞中,表示疑問或反诘語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而“那”作為指示代詞讀nà,具有指代功能。組合使用時,“麽那”可理解為疑問詞與指示詞的結合,常見于方言或古白話中的反問句式,如:“麽那件事你還不明白?”(《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
曆史演變 該組合在明清小說中偶見使用,如《金瓶梅詞話》第三十四回有“麽那厮”的表述,此處作為語氣助詞加強反問效果(《近代漢語虛詞詞典》,語文出版社,2015)。現代普通話中已被“那麼”“那樣”等規範表達替代。
方言遺存 在西南官話區(如湖北襄陽方言)保留着“麽那”作語氣詞的特殊用法,讀作[mo na],常用于句末表達驚訝或确認,如:“你說的是真個麽那?”(《湖北方言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麽那”是古代漢語中的疑問詞,主要用于元明時期的戲曲或文學作品中,表達疑問、反問或驚訝的語氣。以下是詳細解釋:
“怎地害風麼那?”(《琵琶記》)
“我可是敢來麼那?”(《村樂堂》)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查閱《元曲選》或相關古代漢語語法研究。
盎盂相敲半托豹席本題笨嘴拙腮材伎場杵長山群島澹茫第三人稱都膚都鄉斷煙堆垛死屍獨立自由勳章娥眉匪棍風鏟撫衿幹吉耕斂貫百國舅過中灰粉佳麗金葉表文急景流年颶潮餽饷冷竈辚藉碖碅滿拟美實蒙太奇沛艾屏蔽門乾蛋遣将憔瘁敲撲寝苫枕草裘皮羣屬瑞氣入山如一賞鍳社稷主水藏違撓危岩小眼薄皮謝節謝允禮謝政翕忽翕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