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不生火的竈。亦表示貧寒。 唐 劉駕 《送人登第東歸》詩:“所居似清明,冷竈起新煙。”《醒世姻緣傳》第五三回:“間壁一個開胭脂粉鋪的 老朱 ,問其所以,知道 郭氏 已經跟人逃走,與了 小璉哥 些飯吃,合 小璉哥 到了家中,前後看了一遍,一無所有,冷竈清鍋,好不凄慘。”
“冷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多個角度詳細解釋:
比喻家境貧寒
如《醒世姻緣傳》中描述:“冷竈清鍋,好不凄慘”,直接以冷竈指代家徒四壁的窘境。
這一用法在古典文學中常見,與“清鍋冷竈”(形容生活冷清貧苦)類似。
比喻預先謀劃或巴結未顯達之人
指對尚未得勢的人提前示好,以期未來獲益。例如口語中常說的“别對他拚命冷竈了,他未必會升官呢!”。這種用法帶有功利性色彩,多用于人際交往策略的讨論。
需根據上下文區分具體含義。例如:
總結來看,“冷竈”既是一個具象的生活場景描寫,也延伸出社會行為層面的隱喻,需結合語境靈活理解。
冷竈(lěng zào)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冷”和“竈”。
“冷”字的部首是冫,它的總筆畫數是7;而“竈”字的部首是火,它的總筆畫數是7。
“冷竈”一詞來源于《文選·賈島·闾丘均》:“我以吾身試後洞之寒。”讀者通過這個句子可以看出,“冷竈”指的是極寒的地方。
繁體字“冷竈”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沒有任何差異。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與現在有所不同,所以“冷竈”的寫法也有所變化。比如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冷釗”,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冷槽”。
1. 冬天裡,屋裡沒有暖氣,真是冷竈一片。
2. 他們被困在雪山中的山洞裡,面對着冷竈的寒冷。
冷凍、冷風、爐竈、竈台、竈膛
寒冷、冰冷、寒氣
暖和、溫暖、熾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