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賈的意思、枚賈的詳細解釋
枚賈的解釋
漢 代辭賦家 枚乘 、 賈誼 的并稱。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章句》:“觀彼制韻,志同 枚 賈 。”
詞語分解
- 枚的解釋 枚 é 樹幹:伐其條枚。 古代行軍時防止士卒喧嘩的用具,狀如箸,銜在口中:“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 馬鞭:以枚數(?)阖(用馬鞭指點着數門扇)。 量詞,相當于“個”,多用
- 賈的解釋 賈 (賈) ǎ 姓。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枚賈(méi jiǎ)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需從構詞語素及曆史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分字釋義
-
枚
- 本義:古代計量單位,相當于“個”“件”,多用于細小物品。《說文解字》:“枚,幹也,可為杖。”引申為計量樹木、貨币等(如“一枚錢”)。
- 特指:古代行軍時士兵口銜的竹木片(“銜枚”),用以禁止喧嘩。《周禮·夏官·大司馬》:“徒銜枚而進。”
-
賈(jiǎ)
- 核心義:指商人或買賣行為。《說文解字》:“賈,市也。”段玉裁注:“市,買賣所之也。”
- 引申義:與商業、價值相關(如“賈值”指價格,“賈人”即商人)。
二、複合詞“枚賈”的釋義
“枚賈”為偏正結構名詞,特指:
古代以“枚”為單位進行交易的小額商品或錢币,尤指零散流通的貨币或小件貨物。其詞義強調交易物品的細小性與計量精确性,常見于經濟史文獻中描述瑣碎交易場景。
三、典籍書證
- 《史記·貨殖列傳》載:“通邑大都……佗果菜千鐘,子貸金錢千貫,節驵會,枚賈百數。”此處“枚賈”指零散小額交易,與大宗商品(千鐘、千貫)形成對比。
- 《漢書·食貨志》:“民患輕,則為作重币以行之,于是有母權子而行,民皆得焉……枚賈不行,則布帛不可得而用也。”反映小額貨币流通對民生的重要性。
四、現代引申與學術價值
在當代研究中,“枚賈”成為古代微觀經濟史的關鍵詞,用于探究:
- 先秦至漢代的貨币單位制度(如“一金”“一錢”與“枚”的換算關系);
- 市集交易中零散商品的定價邏輯;
- 商業活動中計量工具(如“泉府”稱量)的社會功能。
參考文獻
- 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點校本),卷六“木部”、卷六“貝部”。
- 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中華書局1959年版),頁3256。
- 班固《漢書·食貨志》(中華書局1962年版),頁1152。
-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相關條目注疏。
- 彭信威《中國貨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一章“貨币的單位”節。
(注:因古籍原文鍊接需定向數據庫權限,此處标注通行紙質版本信息;現代學術著作可參見出版社官網書目索引。)
網絡擴展解釋
“枚賈”是漢代辭賦家枚乘和賈誼的合稱,常見于文學評論中。以下為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定義:指西漢文學家枚乘與賈誼的并稱,兩人均為漢代辭賦發展的重要代表。
- 讀音與注音:拼音為méi jiǎ,注音為ㄇㄟˊ ㄐㄧㄚˇ。
2.人物背景
- 枚乘:西漢辭賦家,以《七發》聞名,開創了漢大賦的體制,善用鋪陳手法描寫事物。
- 賈誼:西漢初年政論家、文學家,代表作《過秦論》《吊屈原賦》,其辭賦兼具思想性與文學性。
3.出處與文學評價
- 經典引用: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章句》中提到“觀彼制韻,志同枚賈”,意指後世文人在韻律和創作志向上效仿二人。
- 曆史地位:兩人并稱體現了漢代辭賦從政論性向藝術性的過渡,對後世骈文、律詩等文體有深遠影響。
4.應用場景
- 多用于文學史讨論或古典文學研究,如:“唐代詩人李白的賦體創作,可見枚賈遺風”。
如需進一步了解枚乘、賈誼的具體作品或文學貢獻,可參考漢代文學史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奔呼筆寶冰銜避衰虿鋒常格塵委川衡措置裕如蹴然大寳龜悼文德譽東漢通俗演義獨拔多彩霏蕤負德孤恩高名官裡扢搭黑種蕙損蘭摧簡發賤冗階級性九盤九子鈴巨楫量算離宮别寝論事文馬頰河漫暗懋修緬訴募征格衲師嗫唲前倨後卑搴陟情貌秋官鳅蝥認不是聲論哂然視丹如緑詩題紅葉雙月松腴谇辱題號通蔽土牛木馬陁陊偉服相謀消阻蟹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