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沒骨圖的意思、沒骨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沒骨圖的解釋

謂不用墨筆勾勒,直接以彩色描繪的畫。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書畫》:“ 熙 之子乃效諸 黃 之格,更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謂之沒骨圖。” 清 趙翼 《嶺南物産圖》詩:“一幅沒骨圖,歷歷見南隩。”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沒骨圖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沒骨圖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要技法術語,指不依賴墨線勾勒輪廓,而直接用色彩或水墨暈染塑造物象的繪畫方式。“沒骨”即“隱沒骨線”之意,強調以色彩塊面取代線條造型的藝術表現手法。

一、詞義解析

  1. 字源釋義

    “沒”意為隱藏、消失,“骨”指傳統繪畫中勾勒物象結構的墨線。二字組合指畫面中不見線條骨架,通過色塊銜接完成形體塑造。此技法突破“骨法用筆”的線條框架,凸顯色彩的表現力。

  2. 技法特征

    區别于工筆的嚴謹線描與寫意的率性潑墨,沒骨圖以“撞水撞粉”為核心技術:在濕潤紙絹上點染顔料,利用水墨交融産生自然滲化效果,形成過渡柔層次。代表作如恽壽平《牡丹圖》以深淺粉紫疊染花瓣,葉片通過汁綠與赭石的自然滲透表現質感。

二、曆史演變

  1. 肇始與發展

    相傳南朝張僧繇創“凹凸法”為雛形,唐代楊昇發展此法繪山水。北宋徐崇嗣革新花鳥畫,摒棄墨線純用色彩,沈括《夢溪筆談》載:“(徐崇嗣)乃效諸黃之格,更不用筆墨,直以彩色圖之,謂之‘沒骨圖’。” 标志着技法正式定名。

  2. 文人畫轉型

    明代孫隆将寫意筆法融入沒骨,清代恽壽平确立“常州畫派”風格。其《瓯香館集》提出:“沒骨之法,謂不用勾勒,則染色無所依傍,學者難之。然須悟得‘色即是形,形即是色’之理。” 推動技法理論化。

三、藝術價值

  1. 美學突破

    打破“線主色輔”的傳統範式,建立以色彩結構空間的視覺體系。清代方薰《山靜居畫論》評:“沒骨畫法起于陳公,精于恽氏。不用墨線,骨法自在其中。”

  2. 跨文化影響

    技法與日本“沒線彩繪”、西方水彩暈染存在美學共鳴。近現代張大千的潑彩山水、嶺南派居廉的昆蟲寫生,均繼承沒骨精髓并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 沈括《夢溪筆談·書畫》,中華書局點校本,2016年
  2. 恽壽平《瓯香館集》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3. 方薰《山靜居畫論》,人民美術出版社,2016年
  4. 徐邦達《中國繪畫史圖錄》,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年
  5. 俞劍華《中國畫論類編》,古典藝術出版社,1957年

網絡擴展解釋

“沒骨圖”是一個源自中國繪畫領域的術語,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下存在差異,需結合具體來源進行解釋:

一、繪畫技法解釋(主要含義)

  1. 基本定義:指不借助墨線勾勒輪廓,直接用彩色顔料描繪物象的繪畫技法。這種技法強調色彩的暈染與過渡,常見于花鳥畫創作。
  2. 技法特點
    • 弱化線條:區别于傳統工筆畫的“骨法用筆”,通過色塊銜接表現形體。
    • 色彩表現:注重顔料疊加、漸變,形成柔和自然的視覺效果,如宋代徐熙之子曾效仿黃氏風格創作沒骨畫。

二、其他解釋辨析
部分資料(如)提到“形容人或事物無骨氣、無原則”,但此釋義未見于多數權威來源,可能為引申義或誤用。建議優先參考繪畫領域的專業解釋。

曆史文獻佐證
宋代沈括《夢溪筆談》記載:“熙之子乃效諸黃之格,更不用墨筆,直以彩色圖之,謂之沒骨圖”,清代趙翼詩中亦有“一幅沒骨圖”的描述,印證其作為傳統技法的淵源。

别人正在浏覽...

阿狗阿貓艾壯不硋裁并財谷承化蟲螘聰達從逆地力鬥鷄台短長吟額首稱慶芳旨否定之否定規律付火幹酒光程鬼隨邪紅裳鴻渞畫幅黃輿畫作回溪阪檢點奬挹積不相能階爵擊箙靜民驚群動衆紀事體繼天立極跼躬空自寬科寬勉羸豕諒節漣紋靈機一動龍蚝憫宥泥蛋淺嘗遒文三隻手閃開舍短取長時難訴酒俗氣塌橘觍顔眺瞻通比誣訴蕭拆魚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