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lirt with] 微微品味一下。比喻隻有表面的興趣或喜好而不往深處研究
淺嘗辄止
稍微嘗試一下或品味一下。 清 陳澧 《與王峻之書》之三:“ 荀子 曰:‘以淺持博。’淺非淺嘗之謂,即約之謂也,約而易知之謂也。” 郭沫若 《沸羹集·如何研究詩歌與文藝》:“寫出來了,寫得很生動了,淺嘗的人往往認為所寫的便是作家自己。”
“淺嘗”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微微嘗試或品味,不深入探究”,常用于描述對事物僅停留在表面接觸或短暫體驗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析:
例:社交場合中“淺嘗杯中物”(飲酒時小口品嘗)。
例:“荀子曰:‘以淺持博。’淺非淺嘗之謂,即約之謂也”(清代陳澧《與王峻之書》)。
“淺嘗”既可用于具體行為的輕微嘗試,也可比喻對事物的淺層接觸。其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需注意與“淺嘗辄止”的貶義用法區分。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漢語大詞典》等來源。
淺嘗是一個常見的詞語,不僅可用于口語交流中,也常出現在文字表達中。它表達的意思是初步嘗試,試探性地體驗或體味一種事物或感受某種經曆。
拆分部首和筆畫:淺(水+手)嘗(口+舌)。
來源:淺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魏書·王憑傳》:“洛神冉冉遺材在,淺嘗辄止新知。”這裡的淺嘗指的是嘗試了解一件事物之後便停止,并不深入探索。
繁體:《淺嘗》一詞的繁體字為「淺嚐」。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淺」字的寫法稍有不同,是由「氵」和「戋」組成,「嘗」字則沒有變化。
例句:
1. 他隻是淺嘗辄止地學了一些法語單詞。
2. 不要隻淺嘗辄止地看待這個問題,應該深入思考。
組詞:深淺、嘗試、初嘗。
近義詞:試探、初步體驗。
反義詞:深思熟慮、深入探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