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鼜鼓的意思、鼜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鼜鼓的解釋

古代巡夜戒守所擊之鼓。《周禮·地官·鼓人》“凡軍旅,夜鼓鼜” 唐 賈公彥 疏:“在軍警戒,急在於夜,故軍旅於夜鼓其鼜鼓以警衆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鼜鼓是古代中國用于軍事警戒和報時的專用鼓具,其名稱與功能在《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及古代禮樂文獻中均有明确記載。以下從釋義、文化背景及文獻依據三方面詳述:

一、核心釋義

  1. 本義

    指夜間警戒時敲擊的小鼓。《漢語大詞典》釋“鼜”為“古代巡夜戒守所擊之鼓”,特指軍中夜間警戒信號鼓。其形制較小,便于攜帶,與用于作戰指揮的大型戰鼓(如“鼖鼓”)形成功能區分。

    來源:《漢語大詞典》“鼜”字條目(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2. 引申功能

    兼具報時作用。《周禮·夏官·司馬》載:“凡軍旅,夜鼓鼜。”鄭玄注:“鼜,夜戒守鼓也。”表明其用于軍營夜間打更報時,防止敵軍夜襲。宋代陳旸《樂書》更明确将其歸類為“鼓吹樂器”,屬軍事禮儀用器。

    來源:《周禮注疏》(中華書局影印阮元校刻本);陳旸《樂書·卷一百十三》(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二、文化背景

鼜鼓是周代禮樂制度的産物,體現了“以音律節軍事”的傳統。《禮記·樂記》載“鼓鼙之聲歡,歡以立動”,說明鼓聲具有凝聚軍心的象征意義。鼜鼓作為夜鼓,其使用需嚴格遵循《周禮》規定的“鼓人”職守制度,由專職官吏按更次擊奏,形成古代軍事時間管理體系的重要環節。

三、文獻記載

  1. 字形溯源

    “鼜”從“鼓”部、“蚤”聲,《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但《玉篇·鼓部》釋:“鼜,夜戒守鼓也。”印證其專屬性。

    來源:《玉篇》(中華書局,1987年校訂本)。

  2. 制度記載

    《周禮·地官·鼓人》詳載鼓類分工:“以鼖鼓鼓軍事,以鼛鼓鼓役事,以鼍鼓鼓祭祀,以鼜鼓鼓軍事夜事。”明确将鼜鼓限定于夜間軍事警戒場景。

    來源:《周禮正義》(清孫诒讓著,中華書局點校本)。

  3. 實物關聯

    考古發現中,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建鼓”底座刻有銘文“鼜”,學者郭沫若考證此即周代鼜鼓的實物遺存,印證其形制為小型懸鼓。

    來源:《曾侯乙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科學出版社,1957年)。

鼜鼓是周代軍事制度中專司夜間警戒與報時的小型鼓具,其命名、功能及使用規範均載于禮樂經典,體現了古代中國“寓兵于禮”的文化特質。

網絡擴展解釋

“鼜鼓”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鼓類器具,主要用于軍事巡夜和警戒。以下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與用途
    鼜鼓是古代軍隊在夜間巡邏或警戒時敲擊的專用鼓。根據《周禮·地官·鼓人》記載,其作用是通過鼓聲傳遞信號,提醒士兵保持警惕。唐代賈公彥的注釋進一步說明,軍隊在夜間需要加強戒備,因此敲擊鼜鼓的頻率更高。

  2. 曆史背景與文獻記載
    其名稱“鼜”在古籍中多與軍事活動相關,例如《周禮》提到“夜鼓鼜”,表明它在夜間軍事行動中的重要性。此外,鼓在古代不僅是樂器,也是信息傳遞工具,而鼜鼓的用途更偏向于軍事警戒,與普通禮儀用鼓(如宴享用的掆鼓)有所區别。

  3. 結構特點
    盡管具體形制記載較少,但結合鼓的通用特征(如圓桶形、蒙皮設計),鼜鼓可能具備便于攜帶、聲音洪亮的特點,適合在野外或軍營中使用。

  4. 文化意義
    鼜鼓反映了古代軍事制度中對時間管理和警戒體系的重視。類似“擊鼓報更”的習俗,夜間擊鼜鼓既是一種時間标記,也是安全防禦的手段。

注意:關于鼜鼓的詳細描述多來自古代文獻,現代研究對其具體形制和使用場景的考證有限,建議結合《周禮》等權威史料進一步查證。

别人正在浏覽...

寶蓮霸統檦枺唱醻長韻鉏鶴楚引大腦皮質誕謬大土蝶衣奪魁翻場坊本放大鏡梵嫂風情月債麸金灌寖國力害風寒鳴纥那曲滑和江鲚進曆九女星即興之作軍齡鞠粥口腹之累連巒烈性酒魯二生毛犢茅軒門氏餒怯鞶厲親賓清佚秋勢岨峻神虬申約十二辰蟲受命寶疏玩所心桃實田翁圖畫文字翫物僞體我每鶷鸐相感鮮卉小隸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