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逼诱的意思、逼诱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逼诱的解释

威逼利诱。 吴中弼 《上海罢市救亡史》:“向南北二商会董事等声明,决不可受官厅逼诱,任其假名列发传单等事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逼诱"是一个汉语合成词,由"逼"和"诱"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通过胁迫与引诱的双重手段迫使他人服从或就范。以下从词典释义、语义分析及使用场景进行详细说明:


一、字源与基本释义

  1. "逼"的本义

    指施加压力迫使服从,含强制、威胁之意。《说文解字》释"逼"为"近也",引申为"强迫"。

    例:威逼、逼迫。

  2. "诱"的本义

    指用利益或言语引导他人顺从,含欺骗、利诱之意。《玉篇》释"诱"为"引也,相劝也"。

    例:诱惑、诱骗。

  3. 合成词"逼诱"

    结合二者,强调以威胁手段施加压力,同时以利益或谎言诱导,形成软硬兼施的控制策略。

    权威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逼诱"释为:"威逼利诱,迫使对方听从。"

    《汉语大词典》进一步说明:"以强力胁迫与利益诱惑相结合的手段,使人屈从。"


二、语义特征与使用场景

  1. 行为主体主动性

    实施者具有明确目的性,主动设计胁迫与引诱并行的策略。

    例:

    诈骗分子常通过与逼诱受害者转账。

  2. 对象被动性

    承受者处于弱势地位,被迫在威胁与诱惑间做出选择。

    例:

    古代审讯中,官吏以和逼诱犯人认罪。

  3. 道德贬义色彩

    该词多用于批判性语境,暗含手段不正当性。

    例:

    传销组织通过和逼诱参与者发展下线。


三、与近义词的辨析

词语 核心手段 情感强度 典型场景
逼诱 威胁+利诱 ★★★★ 诈骗、刑讯
威逼 纯胁迫 ★★★☆ 武力胁迫
利诱 纯利益诱导 ★★☆☆ 商业贿赂
蛊惑 精神欺骗 ★★★☆ 邪教洗脑

四、经典文献用例

  1. 《聊斋志异·席方平》:

    "狱吏悉受羊姓贿,,令其悔状。"

    (描述官吏以刑罚威胁与减刑承诺逼迫席方平撤诉)

  2. 《红楼梦》第68回:

    王熙凤却,逼诱尤二姐入住大观园。


五、现代应用警示

在法治语境下,"逼诱"行为可能涉及多重违法: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3. 罗竹风主编. 《汉语大词典》.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9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20修订版.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人民出版社, 2020.

网络扩展解释

“逼诱”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核心含义为“威逼利诱”,指通过威胁和引诱的双重手段迫使他人服从。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1. 基本定义
    该词由“逼”和“诱”组合而成:

    • “逼”:表示强迫、威胁或强行索取(如“逼迫”“逼供”),也指接近(如“逼近”)。
    • “诱”:指劝导、引诱(如“循循善诱”“利诱”)。
      合起来即通过威胁与利诱的软硬兼施手段达成目的。
  2. 语境应用
    常见于描述权力压制或利益诱导的场景,例如历史事件中官方对商会的施压(“不可受官厅逼诱”)。

二、用法与示例

三、相关拓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如《上海罢市救亡史》中的记载),可参考来源网页。

别人正在浏览...

阿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并放草签成弘成章辰序创纂楚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赐则翠羽明垱麤书点交度长絜短防顾番纸焚笔風鯁冯隆凤跃跟脚贡船官防贯周轨迹过军哈气横彴黄贝活径甲絣节角急荒儁功龛室可而葵扇黎赤龙骧凤矫妹丈魔魅恼懆判押辟讳箝制七卿屈卢三袭深长牲物食膳讼夫棠朹子头梢土霸王维卫汙乱翔徉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