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虓險的意思、虓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虓險的解釋

兇狠險惡。 唐 張鷟 《朝野佥載》補輯:“ 後趙 石勒 将 麻秋 者, 太原 胡人也,植性虓險鴆毒。”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虓險”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屬于文言色彩較重的形容詞,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兇狠險惡,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性情、行為極端且帶有危險性。拼音為xiāo xiǎn,兩字均為左右結構。

  2.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張鷟的《朝野佥載》補輯,原文描述後趙将領麻秋“植性虓險鴆毒”,突顯其殘暴陰毒的性格特征。古代文獻中多用于批判性語境,現代使用較少,偶見于文學或曆史類文本。

  3. 字義分解

    • 虓(xiāo):本義為虎吼,引申為勇猛或兇猛,如“虓士”指勇猛的将士。
    • 險(xiǎn):指危險、險惡,可描述自然環境的險峻(如“天險”),也用于人性之惡(如“陰險”)。
  4. 現代關聯
    該詞與“骁勇”“險惡”有部分語義重疊,但“虓險”更強調兇猛與惡意的結合,常見于描述曆史人物或文學形象,如枭雄、暴君等。

若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詞彙,可參考古籍文獻或文言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虓險的意思

《虓險》是一個漢字詞,意為勇敢去承擔冒險和危險的精神。

拆分部首和筆畫

虓險的部首是虍(虎),由虍(虎)和巨(句)組成。

虓(虎)的筆畫為7畫,險(句)的筆畫為8畫。

來源和繁體

《虓險》是中國古代漢字詞語,最早見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意為勇敢和敢于承擔冒險的心态。

繁體字為「虓險」。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隨着時間的變化有所差異,虓(虎)在古時候可以寫作「虍」,險(句)可以寫作「險」。

虓險的例句

1. 他人雖虓險,卻始終堅持自己的信仰。

2. 隻有勇敢的人才敢于面對生活中的虓險。

組詞

勇虓、勇險、勇敢、危險、冒險等。

近義詞

勇敢、大膽、敢于冒險

反義詞

膽小、怯懦、畏懼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