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稽的意思、句稽的詳細解釋
句稽的解釋
查考;核算。《通典·職官六》:“ 漢 有禦史主簿…… 大唐 置一員,掌府事,句稽省署,鈔目監印,給紙筆。” 清 馮桂芬 《與許撫部書》:“ 丁書 等亦利其為額外之獲而歲以為常者,此中句稽之數,雖神仙不可測識。”
詞語分解
- 句的解釋 句 ù 由詞組成的能表示出一個完整意思的話:句子。句法。 〔句讀( 量詞,用于語言:三句話不離本行(俷 )。恥 )〕古代稱文詞停頓的地方為“句”或“讀”。 句 ō 〔高句骊〕古國名,即“高麗”。 筆畫
- 稽的解釋 稽 ī 停留:稽留。稽滞。 考核:稽核。稽查。稽考。無稽之談。 計較:反唇相稽。 至。 姓。 稽 ǐ 〔稽首〕古代的一種禮節,跪下,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句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所側重,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拼音:jù jī
- 注音:ㄐㄩˋ ㄐㄧ
- 核心含義:查考、核算,多用于官方文書或財務審計場景。
二、詳細解釋
-
詞源與曆史用例
- 該詞最早見于《通典·職官六》,記載唐代設官員“掌府事,句稽省署,鈔目監印”,指對公文、賬目進行審核。
- 清代馮桂芬在《與許撫部書》中描述“句稽之數,雖神仙不可測識”,強調其核算的複雜性。
-
使用場景
- 古代多用于官府文書管理和財務核查,如“句稽省署”(審核官署事務)、“句稽之數”(核算賬目)。
- 現代可引申為對數據、文獻的嚴謹考證。
三、補充說明
- 注意點:部分資料(如)将“句稽”解釋為“形容文辭優美”,但此說法缺乏古籍佐證,可能與其他詞語混淆,建議以“查考、核算”為通用釋義。
- 近義詞:稽查、審核、考據。
- 反義詞:敷衍、草率。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具體文獻,可參考《通典》及清代學者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句稽的意思
《句稽》是一種漢字詞語,意為句子的間隔符號。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于标示句子結束的位置。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句稽的部首是言,總共有5個筆畫。
來源
句稽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周禮·春官官人·典客》一書中,用來表示句子的終結。
繁體
《句稽》的繁體字為「句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句稽的形狀有所變化。一種常見的寫法是象形,上面有兩個曲線,下面有一個點,表示句子結束。另一種寫法則使用「」符號表示。
例句
這是一篇好文章,每個句子的後面都要加上句稽。
組詞
組詞:句間、稽查、稽留。
近義詞
近義詞:句號、句號标點、句末标點。
反義詞
反義詞:連續、續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