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能賢的意思、能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能賢的解釋

有才能而又有道德者。《左傳·隱公三年》:“先君以寡人為賢,使主社稷,若棄德不讓,是廢先君之學也,豈曰能賢。” 唐 錢珝 《為徐相公讓加食邑表》:“臣某伏惟尊號皇帝陛下文武應天,憂勤厚國,旁求翊贊,慎擇能賢,如臣之才,焉可執政?”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能賢”是由“能”與“賢”構成的複合詞,屬于漢語中具有褒義色彩的詞彙。根據《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的解釋,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以下兩方面:

  1. “能”的釋義

    “能”本義指能力、才幹,《說文解字》釋為“熊屬,足似鹿”,後引申為技能、勝任之意。在複合詞中側重表達“具備實際才能”的實踐性特征(《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2. “賢”的釋義

    “賢”原指多財,《玉篇》注為“有善行也”,後演化為品德高尚、智慧卓越的代稱,如《論語》中“見賢思齊”即強調道德層面的楷模意義(《辭源》,商務印書館)。

綜合釋義

“能賢”指兼具卓越才能與高尚品德的人物特質,常用于形容德才兼備的典範。例如明代文獻《弇州山人四部稿》中“舉能賢而退不肖”,即強調選拔人才時能力與德行并重的标準(《漢語大詞典》)。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于仿古語境或學術論述中。

相關詞組

網絡擴展解釋

“能賢”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兼具才能與道德的人。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能賢”指有才能且品德高尚的人,強調能力與德行的雙重優秀性。

2.出處與例句

3.使用背景

4.相關拓展

若需更深入的語義演變或具體文獻用例,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等權威工具書。

别人正在浏覽...

凹摳眼伴宿北風布囊其口怆地呼天颠擲彫轸抖摔斷背反對概念飯物奮身不顧符卪撫摩绀宇羹梅關山慣世國甥谷戰寒将渙發大號黃绀绀簡覈捷剟饑附金檢霁月光風捐悶渴骥寬嚴暌攜老耋良說彌牟鳴駞蟠鋼劍器件求馬唐肆上六省發世氛使鹿侍使祀禮肆宇歲暮損短縮水苔痕探策他年提舉窪坎萬人坑無次忤犯宵夕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