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馬身上的裝飾物。 唐 韓愈 孟郊 等《會合聯句》:“朝紳鬱青緑,馬飾曜珪珙。” 郭沫若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第二篇第二章第三節:“初說 韓侯 初受命入見天子,天子賜了他些旗幟和馬飾。”《文物》1981年第10期:“試對 唐 代的馬具與馬飾作一些考察,并約略追溯其淵源。”
“馬飾”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指馬身上的裝飾物,包括馬鞍、挽具、辔頭等配件,用于美化或彰顯身份。例如唐代韓愈詩句“馬飾曜珪珙”中,即描述裝飾華貴的馬具。
在成語用法中,常比喻外表華麗但内在空虛的事物或人。如例句“包裝華麗卻質量低劣的産品,可謂‘馬飾’”,強調徒有其表。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裝飾形制(如“馬冠”)或不同朝代馬飾特點,可參考曆史文獻或考古研究。
《馬飾》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為馬裝飾的物品。馬飾通常是指用于馬匹挂在身上或頭部的裝飾品,可以體現主人的身份、地位或經濟能力。
《馬飾》這個詞由“馬”和“飾”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馬”是四畫部首,表示與馬有關的事物;“飾”是十三畫部首,表示與裝飾有關的事物。整個詞共有十七個筆畫。
《馬飾》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明确,最早出現在《列子·令王列禦孟的》中。該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馬飾」。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馬飾的字形有所變化,如在《說文解字》中的寫法為「馬飾」,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馬餝」。
1. 我們正在賽馬場上觀賞各種精美的馬飾。
2. 這匹馬的馬飾很華麗,顯示了主人的高貴身份。
馬飾的相關詞彙有:馬具、馬鞍、馬頭、缰繩、辔頭等。
近義詞:馬具、馬裝、馬帶。
反義詞:馬群、野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