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荒之外。指未開化的邊遠地區。《後漢書·班超傳》:“夫要功荒外,萬無一成,若兵連禍結,悔無及已。” 唐 李峤 《安輯嶺表事平罷歸》詩:“春色遶邊陲,飛花出荒外。”《明史·範濟傳》:“将無倖功,士無夭閼,遠人自服,荒外自歸。”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四篇:“此羣書中……大抵言荒外之事則雲 東方朔 、 享憲 ,關涉 漢 事則雲 劉歆 、 班固 。”參見“ 荒服 ”。
“荒外”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解釋如下:
“荒外”指八荒之外的未開化邊遠地區,常用來形容極其偏遠、人煙稀少的荒涼地帶。例如《後漢書·班超傳》提到“要功荒外”,即指在邊遠地區謀求功績。
以上内容綜合了古籍、詩歌及現代文獻中的用例,展現了“荒外”一詞從古至今的語義延續與文學表現。
《荒外》是一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荒涼、偏僻、人煙稀少的地方。它可以用來描述一片無人居住、荒涼、荒蕪的地方,也可以用來形容人遠離大城市、置身于荒無人煙的地方。
《荒外》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艹(草字頭),外衣,外面,附在底下。它由5個筆畫組成,分别是:豎、一、丨、一、丨。
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平江謠》一書中,成語的具體來源不詳。但通過不同版本的記載我們可以得知,這個詞彙在明清時期已經開始使用。
《荒外》的繁體字為「荒外」。
在古時候,「荒外」有時寫作「荒為」,為是一種常見的古代文字,代表“是”,“為”之意。這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也有所出現。
1. 這片山區人煙稀少,真是個荒外之地。
2. 春節期間,城市空無一人,宛如荒外。
荒外地、荒外房、荒外山、荒外城、荒外鄉、荒外村
荒涼、荒僻、荒蕪、荒原、荒廢
繁華、熱鬧、熙攘、繁忙、熱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