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茅绹的意思、茅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茅绹的解释

茅草搓的绳索。语出《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綯。” 郑玄 笺:“女当昼日往取茅归,夜作绞索以待时用。” 晋 葛洪 《神仙传·壶公》:“头上有一方石,广数丈,以茅綯悬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茅绹”是汉语中较为冷僻的合成词,由“茅”与“绹”二字组合而成。根据《汉语大词典》《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的释义,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层面:

一、字词本义解析

二、合成词释义 “茅绹”特指用白茅茎叶绞合而成的草绳,常见于古代农耕与建筑场景。例如南宋农书《陈旉农书》记载:“编茅绹为苫,覆土筑墙”,指用茅草绳固定屋顶苫盖物。

三、文化引申含义 在文学作品中,“茅绹”常象征质朴的生活方式,如明代《农政全书》以“结茅绹而居”描述隐士居所,体现返璞归真的意境。清代《古今图书集成》更将其列为古代民间三十八种手工技艺之一。

四、现代使用范畴 当代该词主要用于民俗学研究领域,如《中国农业遗产研究集刊》中提及“茅绹编织技法”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部分传统村落仍保留此工艺,用于修复古建筑或制作民俗工艺品。

网络扩展解释

“茅绹”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茅绹(máo táo)指用茅草搓成的绳索。该词源自《诗经·豳风·七月》中的诗句:“昼尔于茅,宵尔索绹。”意为“白天割取茅草,夜晚搓成绳索”,反映了古代农耕生活中利用自然材料制作工具的日常场景。

词源与出处

  1. 《诗经》中的记载
    《诗经·豳风·七月》提到“昼尔于茅,宵尔索绹”,郑玄笺注解释为:“白天采茅草,夜晚制作绳索以备使用”。这里“绹”通“绳”,指编织的动作。

  2. 古代文献用例
    晋代葛洪《神仙传·壶公》中记载“以茅绹悬之”,描述了用茅草绳悬挂物品的情景,进一步佐证其实际用途。

扩展说明

“茅绹”是古代以茅草为原材料制作的绳索,既有实际工具功能,也承载了《诗经》等文献中的文化意蕴。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诗经》原文及郑玄笺注。

别人正在浏览...

邦经边禁边帅鄙悍滨涯长右超躐春候初载丛兰谠论地窝子楯轩发横耍野房灵飞架奉敬粉省腹书更葬广崇壑舟花生化险为夷活鬼鹘突帐降文健舞浇切糖解费节劳斤量久慕镌荡军牢垦发剌塌醉裂壤翎扇漫士内官孽冤砌垒清晓蛩蛩钜虚鬙鬙善日史籍石隖所见略同煻灰铁氧体驼鸟未皇乡科相面纤条暇食西府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