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耄倦的意思、耄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耄倦的解釋

《書·大禹谟》:“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于勤。” 孔 傳:“言己年老,厭倦萬機。”後稱年老倦于理政為“耄倦”。《舊唐書·忠義傳上·蘇安恒》:“何以年在耄倦,而不能復子明辟,使忠言莫進,姦佞成朋,夷狄紛擾,屠害黎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耄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年老體衰而倦于理事,特指帝王或高位者因年邁主動讓位的行為。以下從權威詞典與文獻角度分述:

一、基本釋義

耄指八九十歲的高齡(《說文解字》:“耄,年九十曰耄”);倦意為疲倦、懈怠。

合稱“耄倦”表示因年老精力衰退,不堪承擔繁重事務,尤用于描述統治者倦于政務的狀态。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1年。

二、典源考據

該詞源自《尚書·大禹谟》:

“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總朕師。”

此處舜帝自述居位三十三年後因年老倦勤,欲禅位于禹,成為後世“耄倦”的典故依據。

來源:《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中華書局影印本。

三、引申用法

在曆史文獻中,“耄倦”多與禅讓、歸政相關聯:

  1. 帝王退位:如《宋史·神宗紀》載宋神宗“以耄倦之辭,欲傳位太子”,體現主動讓權的政治倫理。
  2. 官員緻仕:明清筆記中亦見“耄倦乞骸骨”的表述,指官員因老請辭。

    來源:《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

四、現代語義

現代漢語中“耄倦”已罕用,但作為文言遺産仍見于:

“耄倦”是承載傳統政治文化的專有詞彙,其權威釋義需結合古籍語境方能完整呈現。

網絡擴展解釋

“耄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年老體衰、倦于理政或事務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源與出處

該詞最早出自《尚書·大禹谟》,記載大禹之言:“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于勤。”意指大禹年老時對繁重的政務感到疲憊,後以“耄倦”代指因年邁而厭倦處理事務。

2.字義解析

3.含義與用法

4.曆史用例

例如唐代蘇安恒上書勸谏武則天時提到:“年在耄倦,而不能複子明辟”,直接引用此詞表達對君主怠政的不滿。

5.現代理解

如今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讨論,強調年齡與精力衰退的關聯,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如政務或生活事務)。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尚書》《舊唐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八次寶藍卑孜鼻斤茶荈沖厚垂戒單峰駝都将端諒端悫發牢騷風和日煗分三别兩阜財謠鈎缗狗豨河東性痕累皇暇灰容土貌壺盧火車頭火子将近笄珥饑附飽飏荊楚金領開掘抗犯空萊勑葬爛漫練波戀惜令慈麟虞鹿頂毛食腼懼命期麋舌攮喪拍岸蓬藿強殺勸止屈突僧衲身年時日曷喪耍流氓水葫蘆說天桃夭新婦無啓民午枕弦無虛發笑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