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攮喪的意思、攮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攮喪的解釋

方言。詈詞。猶哭喪。《醒世姻緣傳》第二一回:“這七個族人,一個家攮喪的鼾僧兒一般,都進來謝了 晁夫人 家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攮喪”是一個方言詈詞(罵人的話),主要用于表達對他人過度哭喪或悲傷行為的不滿。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詞義
    字面指“哭喪”,但帶有貶義色彩,常用來斥責人哭泣、號喪的行為,暗含對誇張或不合時宜悲傷表現的諷刺。例如《醒世姻緣傳》第二十一回中的用法,描述族人哭喪時如“鼾僧兒一般”,凸顯了作者對這類行為的反感。

  2. 方言屬性
    該詞屬于地域性較強的方言詞彙,主要見于北方地區,現代使用頻率較低,更多出現在明清白話小說中。

  3. 情感色彩
    作為詈詞,其語氣較為粗鄙,常伴隨強烈負面情緒。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在正式場合或對長輩使用。

  4. 構詞解析

    • “攮”本意為刺、戳(如“攮子”指短刀),此處引申為帶有攻擊性的指責;
    • “喪”指喪事相關的哀悼行為,組合後形成對哭喪行為的貶義描述。

建議在文學賞析或方言研究時關注該詞,日常交流中因易引發誤解不建議使用。更多例句可參考《醒世姻緣傳》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攮喪

攮喪是一個表示大吃一頓、狼吞虎咽的成語。它的拆分部首是“攵”和“亡”,總筆畫數為17劃。

攮喪一詞來源于古時候的民間傳說。據傳在古代,有一個饑民經曆了數日沒有吃飯,他來到富人家裡請求食物。富人念在他忍饑挨餓的份上,就給了他一碗飯。然而,這個饑民一下子就把碗裡的飯全部吃光了,突顯出其狼吞虎咽的方式。于是,人們用“攮喪”來形容這種大吃特吃的行為。現在,攮喪一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饑餓之後狼吞虎咽地吃東西的場景。

在繁體字中,“攮喪”這個詞的寫法基本上是一樣的。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着一些變化。而攮喪這個詞的古代漢字寫法較為複雜,現已較為少見。

以下是攮喪的例句:

1. 平時給你的飯量不多,今天看你攮喪的模樣,真是難以置信。

2. 他一看到這桌子上擺滿了各種美食,便立刻開始攮喪起來。

3. 老人饑餓已久,終于得到了一頓飽飯,他攮喪地吃了個精光。

與“攮喪”相關的組詞有:

1. 吞咽:形容猛烈地吞下食物。

2. 大快朵頤:形容享受美食,大吃特吃。

3. 拼命吃:形容因為饑餓而猛烈地吃。

與“攮喪”相反的詞有:

1. 細嚼慢咽:形容細細咀嚼、慢慢吞咽食物。

2. 忍饑挨餓:形容忍受饑餓的折磨。

3. 節制飲食:形容合理限制自己的飲食。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