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因事牽連而受累。 唐 元稹 《上門下裴相公書》:“閣下若能蕩滌痕累,洞開嫌疑,棄仇如振塵,愛士如救餒……上以副陛下鹹與維新之懷,次有以廣閣下常善救人之道。” 唐 陸贽 《奉天改元大赦制》:“應先有痕累禁錮及反逆緣坐承前恩赦所不該者,并宜洗雪。”
“痕累”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痕累(hén lèi)指因某事牽連而受到拖累或負擔。該詞多用于描述因過去的錯誤、事件或關系導緻的後續負面影響。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古籍或正式文本中,口語中更多用“牽連”“拖累”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3的唐代文獻引文。
痕累(hén lèi)是一個漢語詞語,表示殘留下來的痕迹或隱患。它可以指遺留在人體上或物體表面的痕迹,也可以指心靈或精神上的負擔或壓力。
痕累的部首是疒(疔)也稱為“病字頭”,它是漢字中表示疾病的常用偏旁部首。痕累的總筆畫數是11畫,其中疒部3畫,負責表示疾病的含義,而累部8畫。
痕累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用于描述人體上的痕迹。在繁體字中,痕累的寫法保持不變,仍為「痕累」。
在古代,痕累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古字形為「痕罍」,由疒部旁以及雷、罍兩個字旁組成。
1. 這起車禍給他留下了永久的痕累。
2. 老傷痕累累的戰士們在戰争中付出了巨大的犧牲。
1. 痕迹:指遺留下的痕累或記號。
2. 累贅:指負擔或責任的重擔。
3. 累及:指波及到其他人或事物。
4. 累積:指逐漸增加積累。
1. 痕迹
2. 遺痕
3. 牽連
4. 殘留
1. 痕迹的反義詞是消失
2. 遺痕的反義詞是撫平
3. 牽連的反義詞是脫離
4. 殘留的反義詞是清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