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諒的意思、端諒的詳細解釋
端諒的解釋
正直誠信。 唐 白居易 《獨孤郁司勳郎中知制诰制》:“端諒忠謹,介然自居。為臣若斯,足可嘉奬。” 明 李東陽 《敦本堂記》:“又遡而求之,按察之剛直,禦史之端諒,以至於二祖之友悌,則稱為都統之後,可以無愧矣。”
詞語分解
- 端的解釋 端 ā 正,不歪斜:端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端麗。端然。端莊。端秀。端靜。端坐。 正派,正直:端方。端直。端重(恘 )。品行不端。 事物的一頭:端的(?)(a.事情的經過,
- 諒的解釋 諒 (諒) à 寬恕:諒解(?)。諒察。體諒。見諒。原諒。 信實:諒直(誠信正直)。 推想:諒必。諒已上車。 固執,堅持成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端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文獻中存在一定差異,需結合權威來源綜合解釋:
-
基本釋義
根據唐代白居易《獨孤郁司勳郎中知制诰制》和明代李東陽《敦本堂記》的引用,“端諒”指正直誠信,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強調忠誠、嚴謹、剛直等特質。例如“端諒忠謹,介然自居”(白居易)。
-
其他可能的解釋
部分現代詞典(如、3)将其解釋為“對他人過錯的寬容與諒解”,認為“端”表寬容、“諒”表理解。但這一釋義缺乏權威古籍佐證,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讀,需謹慎參考。
-
使用場景
- 傳統語境:多用于描述官員或士人的正直品格(如“禦史之端諒”)。
- 現代引申:若采用寬容之義,可適用于人際交往中的包容态度,但需注意語義演變可能帶來的歧義。
建議:在正式文獻或曆史研究中,優先采用“正直誠信”的釋義;日常交流中若使用“寬容”含義,建議結合語境說明,避免混淆。
網絡擴展解釋二
《端諒》是一種中文詞語,它的意思是對他人的過錯或過失表示寬容和原諒。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立”和“讠”,其中“立”為左手邊的部首,表示立場堅定;“讠”為右手邊的部首,表示言語。
《端諒》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它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寬容和仁愛精神。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通常使用的是繁體字。《端諒》的繁體字寫法為「端諒」。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時會經曆一些變化。關于《端諒》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然而,無論怎樣變化,它仍然傳達着寬容和原諒的含義。
以下是一些使用《端諒》這個詞的例句:
1. 請對我做出的錯誤責備保持端諒,我會努力改正。
2. 他深深感激她的寬容和端諒,決心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3. 在人際關系中,端諒是維持和諧的重要因素之一。
《端諒》這個詞能夠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如「寬容的端諒」,強調寬容和原諒的品質。此外,也可以與一些近義詞和反義詞對比使用。近義詞可以有「寬宏大量」、「包容」;反義詞可以有「怨恨」、「複仇」。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問題,我将會很高興地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