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矛戟的意思、矛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矛戟的解釋

矛和戟。亦用以泛稱兵器。《詩·秦風·無衣》:“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荀子·榮辱》:“傷人之(一作以)言,深於矛戟。” 唐 元稹 《酬樂天東南行》詩:“判身入矛戟,輕敵比錙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矛戟”是古代兩種兵器的合稱,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義 矛戟由矛和戟組成,屬于長柄冷兵器。矛是直刺型武器,前端為尖銳矛頭;戟則是複合型武器,結合了戈的橫刃與矛的尖刺,具備勾啄、劈砍和刺擊三重功能。兩者常被并稱,泛指各類兵器,如《詩經·秦風·無衣》中“修我矛戟,與子偕作”即體現其作為戰備武器的象征意義。

二、結構與功能特點

三、文化引申 古代文獻中,“矛戟”常被用于比喻:

  1. 戰争象征:如元稹詩句“判身入矛戟”暗指投身戰場。
  2. 言語傷害:《荀子·榮辱》以“傷人以言,深于矛戟”強調惡語對人的精神傷害遠超兵器。

四、曆史應用 戟在商周至漢代廣泛使用,後因铠甲強化逐漸被淘汰,而矛因成本低、易操作,沿用更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兵器演變,可參考《漢典》及《詩經》《荀子》相關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矛戟

矛戟(máo jǐ)是一個中文詞彙,指的是古代兵器中的矛和戟。矛是一種長杆上帶有尖刺的兵器,用于刺擊敵人;戟是一種帶有尖刃和尖刺的兵器,既可刺擊又可砍殺敵人。矛戟在古代戰争中被廣泛使用。

部首和筆畫

矛字的部首是矛部,矣字的部首是戈部。

矛的筆畫數為5畫,戟的筆畫數為7畫。

來源

矛字最早來源于象形字,其形狀像一把長矛。戟字也是象形字,其形狀表示了戟的形象。

繁體

矛戟的繁體字為「矛戟」,沒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矛戟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矛的古字形為「矛」,其形狀更加簡潔,沒有現代漢字中的右側橫折;戟的古字形為「戈」,形狀與現代相同,隻是稍微有些書寫上的變化。

例句

1. 他手持矛戟,勇敢地沖向敵人陣線。

2. 矛戟交錯的戰場上,勇士們奮勇殺敵。

組詞

組詞:矛盾、戟門、刀矛、矛矢、戟指。

近義詞

近義詞:矛盾、戰争、兵器、刀戟。

反義詞

反義詞:和平、友誼、團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