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小蟬。《詩·衛風·碩人》“螓首蛾眉” 漢 鄭玄 箋:“螓謂蜻蜻也。” 孔穎達 疏:“此蟲額廣而且方。此經手膚領齒舉全物以比之,故言如螓首蛾眉。”《方言》第十一:“﹝蟬﹞其小者謂之麥蚻,有文者謂之蜻蜻。”
“蜻蜻”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讀音:qīng qīng
基本含義:形容人或物體的動作輕快、靈活,源自蜻蜓飛舞時的輕盈姿态。
詳細說明:
該詞常用于文學描述,比喻動作敏捷、姿态優美。例如:“她跳舞時身姿蜻蜻,宛若精靈。”(此用法多見于現代比喻,強調動态美感。)
讀音:qīng qīng
文獻依據:
特點:
如需進一步考證古籍中的用法,可參考《詩經》《方言》等文獻原文。
蜻蜻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昆蟲中的蜻蜓。蜻蜓是一種昆蟲,它體态矯健、嬌小玲珑,翅膀修長,常見于水邊或草地上飛翔。
蜻蜻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有意思,它是由“蜻”和“蜻”兩個字組成的。這兩個字都指的是蜻蜓的樣子。
蜻字的部首是蟲,表示它屬于昆蟲類。它的總筆畫數是11。
蜻蜻在繁體字中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保持不變。
古時候,“蜻”字的寫法沒有太大變化,但蜻蜻這個詞在古代文獻中并不常見。它并不是古代漢字中的常見詞彙。
1. 池塘中的蜻蜓翩翩起舞。
2. 夏日的風中,蜻蜓在花叢中尋找食物。
組詞:蜻蜓、蜻蜓飛舞、蜻蜓點水、蜻蜓點水的姿态
近義詞:蛱蝶、胡蜂
反義詞: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