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芒草的意思、芒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芒草的解釋

又名菵草、莽草。形狀像石楠而葉稀,有毒。産于我國中部、南部及西南等地。《山海經·中山經》:“﹝ 葌山 ﹞有木焉,其狀如棠而赤葉,名曰芒草,可以毒魚。”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六·莽草》:“菵草、芒草、鼠莽。此物有毒,食之能令人迷罔,故名。山人以毒鼠,謂之鼠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芒草(學名:Miscanthus spp.)是禾本科芒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統稱,在漢語中具有多重釋義與文化意涵。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芒"指禾本科植物子實外殼上的細刺,後引申為草本植物名。

從植物學特征分析,芒草莖稈直立,高可達2米,葉片呈線形,邊緣具細鋸齒,圓錐花序頂生,小穗基部密生白色長柔毛,種子具芒刺,其形态特征在《中國植物志》中歸為典型禾本科結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官網記載,中國境内分布有芒(Miscanthus sinensis)、五節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等十餘個品種。

在傳統文化中,《詩經·豳風·七月》"八月萑葦"的記載,經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考證,"萑"即指芒類植物。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載其藥用價值:"芒莖治人畜跌打損傷,葉利小便,根解暑熱"。

現代應用方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顯示,芒草因生物量大、適應性強,已成為生物質能源的重要原料作物。其纖維特性被《造紙植物原料志》收錄為優質造紙原料。

網絡擴展解釋

芒草(學名:Miscanthus)是禾本科芒屬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統稱,具有以下特征和用途:

1.植物學特征

2.分布與適應性

3.用途

4.别稱與文化

若需更詳細栽種方法或具體物種區分,可參考植物學資料或能源作物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樂窩崩離秉節持重鼻準不成器差率瞠呼其後存貨盜采打硪大有文章第二世界東瞧西望菲食非子風吹雲散分鏡附服服玩服污夫子兵貴賤高下海旁寒茭好馬不吃回頭草合順後糧胡撲搭蒹葭伊人迥隔譏谑拘拑科首老公公立人旁柳籠栲栳李鴉兒淪敗旄車木皇難于上天秋後羣帝辱國殄民桑田糁粒世界紀錄實呸呸熟套子死相素品糖尿袒跣天胤猬起雞連葳蕤五陵原現飯小貓熊谿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