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拘箝 ”。
“拘拑”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拼音為jū qián,其含義與用法主要來源于古代文獻。以下是綜合相關信息的解釋:
基本含義
“拘拑”同“拘箝”,指束縛、限制,多用于形容對人的言行或自由的約束。例如,在《隸釋·漢巴郡太守張納碑》中提到的“犴無拘紲之人”,即強調沒有因束縛而受限的人。
詞性及用法
若需進一步探讨相關詞彙(如“拘挐”形容言談拘謹),可提供具體詞目補充解釋。
拘拑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被動地受到束縛、限制、阻礙,思維或行動受到困擾或拘束的情況。
拘拑的部首是手,由手部和具中部組成。
拘拑的總筆畫數為8畫。
拘拑是一個古代漢字,出現在《康熙字典》中。在繁體中,拘拑的寫法為「拘搐」。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拘拑的字形稍有不同。形狀為上下兩部分,上方為手形,下方為「鬥」的全寫。
1. 他的動作拘拑着,似乎受了哪裡的傷。
2. 拘拑的思維讓他無法集中精神。
1. 拘束:限制、約束,使受到限制的狀态。
2. 拘泥:固執地堅持某種觀念或做法。
3. 拘謹:言談或行動小心謹慎、拘束。
1. 糾結:思想或情感上被困擾,無法解脫。
2. 約束:對行為或活動進行限制或規範。
3. 困頓:陷入困境、處于窘迫的境地。
1. 自由:不受束縛,不受限制。
2. 順暢:行動或思維無障礙,能夠自如運轉。
3. 松散:沒有約束或束縛,自由自在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