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草的意思、芒草的详细解释
芒草的解释
又名菵草、莽草。形状像石楠而叶稀,有毒。产于我国中部、南部及西南等地。《山海经·中山经》:“﹝ 葌山 ﹞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芒草,可以毒鱼。”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莽草》:“菵草、芒草、鼠莽。此物有毒,食之能令人迷罔,故名。山人以毒鼠,谓之鼠莽。”
词语分解
- 芒的解释 芒 á 某些禾本科植物种子壳上的细刺:针尖对麦芒。初露锋芒。 像芒的东西:光芒。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有尖,叶除可作绿篱和布置庭园外,又可作造纸原料和编织草鞋,嫩叶可做牛的饲料。 笔画数:; 部首
- 草的解释 草 ǎ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草。野草。茅草。水草。花草。草鞋。草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
网络扩展解释
芒草(学名:Miscanthus)是禾本科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统称,具有以下特征和用途:
1.植物学特征
- 形态:茎秆丛生,高1.5-3米,叶片线形且边缘粗糙(易割手),叶背有绒毛及白粉。秋季开暗紫色或银白色羽毛状花穗,花果期7-12月。
- 毒性:部分种类有毒,《山海经》记载其可毒鱼,明代李时珍亦提及误食会致人迷罔。
2.分布与适应性
- 原产地:主要分布于非洲、亚洲的亚热带至温带地区,中国中部、南部及西南地区常见。
- 习性: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低,喜阳光充足环境。
3.用途
- 能源作物:中国芒(M. sinensis)和巨芒(M. giganteus)可生产生物燃料(如酒精),是可持续能源的重要原料。
- 观赏价值:因高大株形和优美花穗,常用于园林景观或花海建设。
- 传统用途:嫩叶可作饲料,成熟茎秆可编织扫帚;民间亦用于毒鼠或药材(需谨慎)。
4.别称与文化
- 别名包括菵草、莽草、白薇、芭芒等。古文献如《山海经》和《本草纲目》均有记载,兼具实用与毒性两面性。
若需更详细栽种方法或具体物种区分,可参考植物学资料或能源作物研究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芒草》的意思
《芒草》是指一种带有芒状突起的草类植物,又称作莽草。它们多生长在草原、沼泽等开阔的地方,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适应能力。
《芒草》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芒草》这个词的拆分部首为艸(草字头),共有六个笔画。
《芒草》的来源
《芒草》一词最早来源于《诗经·小雅·采葛》中的一篇古代诗歌,该诗中描述了芒草茂盛的情景,后来逐渐被用来指代具有芒状突起的草类植物。
《芒草》的繁体
《芒草》的繁体字为「芒草」。
《芒草》的古时候汉字写法
《芒草》的古时候汉字写法为「芒草」,与现代写法相同。
《芒草》的例句
1. 草原上的芒草随风摇曳,犹如黄金波浪。
2. 小溪边生长着一丛茂盛的芒草,给这个地方增添了自然的美丽。
《芒草》的组词
1. 高芒草
2. 芒草丛
3. 茂盛的芒草
《芒草》的近义词
1. 莽草
2. 芒状植物
《芒草》的反义词
1. 光秃秃的土地
2. 干燥的沙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