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豬、牛、羊的頭部和爪部。《兒女英雄傳》第二一回:“中間又架着一盤,便是那十二件裡片下來的攢盤,連頭蹄下水都有。”
“頭蹄”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代牲畜的頭部和蹄部,具體解釋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飲食或文獻背景,可參考《兒女英雄傳》等古典作品或地方菜譜。
《頭蹄》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頭”和“蹄”。它的意思是動物的頭部和蹄部。
下面是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頭:由首字母部首“⺈”和筆畫“5”組成。
蹄:由部首“⺧”和筆畫“14”組成。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在古時候,“頭”字的寫法是“頭”,而“蹄”字的寫法是“蹏”。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些字形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形式。
在繁體字中,“頭”字的寫法是“頭”,而“蹄”字的寫法是“蹄”。對于中國傳統文化有特殊意義的字,許多人仍然保留使用繁體字的習慣。
以下是一些使用《頭蹄》這個詞的例句:
1. 農夫仔細擦洗着奶牛的頭蹄。
2. 那隻馬的頭蹄看起來很健康。
3. 在這個農場裡,我們非常注重動物的頭蹄健康。
一些與《頭蹄》相關的組詞如下:
1. 頭顱:指人或動物的頭部。
2. 蹄鐵:用于保護馬匹蹄部的金屬物件。
3. 蹄子:指動物的腳部,特指有蹄動物的腳。
與《頭蹄》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頭足:指某些動物如鱿魚、章魚等的頭和足部。
2. 腦袋:指人或動物的頭部。
3. 膀胱:指動物體内的貯存尿液的器官。
相反意義的詞語可以是:
1. 尾巴:指動物身體後部伸出的突出物。
2. 身體:指動物或人的整個肉體。
3. 四肢:指動物或人的四個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