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爾代夫的意思、馬爾代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爾代夫的解釋

南亞群島國家。在印度洋上,跨赤道南北。由珊瑚礁組成。面積298平方千米。人口21萬多(1990年),首都馬累。漁業為重要經濟部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爾代夫(漢語拼音:Mǎ'ěrdàifū)是印度洋上的群島國家名稱,漢語詞典釋義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一、基本釋義

馬爾代夫是南亞印度洋上的群島共和國,全稱“馬爾代夫共和國”(Republic of Maldives)。其名稱源于梵語“Malodheep”(意為“花環島嶼”),因由26組自然環礁、1192個珊瑚島組成鍊狀分布,形似散落的花環而得名。漢語譯名屬音譯,沿用國際通用稱謂「Maldives」的發音 (參考:《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二、地理特征

  1. 地理位置

    位于印度洋赤道附近,北鄰印度,南接查戈斯群島,總面積約9萬平方公裡(含海域),陸地面積僅298平方公裡,是亞洲面積最小的國家 (來源:中國外交部官網)。

  2. 地形構成

    全國由珊瑚礁構成,平均海拔1.5米,80%國土海拔不足1米,是全球海拔最低的國家之一 (來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報告)。


三、文化與政治


四、社會與經濟


五、漢語使用規範

根據《外語地名漢字譯寫導則》,"馬爾代夫"為标準譯名,簡稱"馬代"。例:"馬爾代夫總統訪華"(《人民日報》2023年1月12日)。


參考資料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中國外交部官網:馬爾代夫國家概況
  3.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氣候變化評估
  4. 《世界語言辭典》,高等教育出版社
  5. 世界銀行數據庫:馬爾代夫經濟指标

網絡擴展解釋

馬爾代夫(Maldives)的詳細解釋可從以下四方面展開:

1. 詞源與含義
該名稱源自古代印度梵語“MALODHEEP”,意為“以島嶼綴成的花環”,形象描繪了由26組環狀珊瑚礁構成的群島特征。其迪維希語官方全稱為“ދިވެހިރާއްޖޭގެޖުމްހޫރިއްޔާ”(The Republic of Maldives)。

2. 地理特征
位于印度洋南亞海域,橫跨赤道南北,由約1,200個珊瑚島組成(僅200餘島有人居住)。陸地面積298平方公裡,若包含領海則總面積達11.53萬平方公裡。群島南北延伸820公裡,鄰近印度與斯裡蘭卡。

3. 國家概況
截至1990年人口約21萬,首都馬累。經濟以漁業和旅遊業為主,被譽為“印度洋的珍珠”。官方語言為迪維希語,通用英語,伊斯蘭教為國教。

4. 旅遊特色
以“一島一酒店”聞名,酒店與海景深度融合,擁有世界級藍天、白沙灘和珊瑚礁景觀,是蜜月及度假勝地。代表性景點如哈尼法如灣的蝠鲼群捕食場景被廣泛記載。

注:部分數據如人口可能隨年代更新,建議通過政府官網獲取最新統計。

别人正在浏覽...

班管标格冰谷擘窠字彩具長法程羅待須丹蝦抵巇都澤對審多面角泛溢楓宸風掃負暄耕田隊耕植公利駭呼浩唐和謹華颠華緘煎餅醬缸交密接聯精當九姑課棘薪基因空門士口讷陵突隆中顧淪滓爐椎履冰狐蠻寇攀藤附葛前跸牽牛花鍬鐝清商樂柔情媚态少友盛隆審守史籍食箸手軸說客殊榮四散泰岱宛虹霧聚俠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