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開美麗的綢緞。比喻絢麗的雲霞。語本 南朝 齊 謝朓 《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餘霞散成綺,澄江浄如練。” 元 姚燧 《江梅引·謝王子勉提刑送江梅》詞:“暮霞散綺 楚 天外,幾片輕飛。” 明 屠隆 《綵毫記·夫妻玩賞》:“春來 雲夢 天似水,水邊樓閣參差,十二雕闌霞散綺。”
“散绮”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sàn qǐ,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散绮”字面意為“展開美麗的綢緞”,常用來比喻絢麗的雲霞。這一意象源自自然景觀的描繪,通過綢緞的華美質感形容晚霞或朝霞的璀璨。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齊代詩人謝朓的《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句:“餘霞散成绮,澄江淨如練。” 詩中用“绮”(有花紋的絲織品)比喻晚霞的絢麗,後“散绮”逐漸成為固定表達。
現代語境中,“散绮”多用于文學創作或詩歌賞析,強調自然景色的華美與詩意,例如:“晚霞如散绮般鋪滿天空”。
需區分“散绮”與“散綺”(繁體寫法),二者含義相同,僅書寫形式不同。
總結來看,“散绮”通過絲綢的意象将自然之美具象化,是中文裡富有畫面感的經典比喻。
散绮(sàn qǐ)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四個部分組成。可以理解為“散開的彩紗”,形容織物或裝飾品上的絢麗花紋。
散(三點水)包含有“放松”的意思,作為部首,有主導的作用。绮(纟左二點水)是由細長的絲線組成,表示紡織的技藝。绮字的筆畫為11畫。
散绮最早出現在《詩經·雞鳴》中,意味着彩紡線織成的華麗絲織品,是古代宮廷婦女裝飾服飾的重要元素。後來,散绮也成為了形容文章或者藝術作品細緻婉麗的詞語。
繁體字“散綺”和簡體字“散绮”是同一個意思。
在古時候,散绮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在戰國時期的金文中,“散”字的底部是一個人形,表示人們彼此散開,意味着一種放松的狀态;而“绮”字在篆文中寫作“綦”,表示絲線紡織出的美麗花紋。
1. 她的服裝上繡着精美的散绮,讓人驚歎不已。
2. 這幅畫中的散绮花紋繁複而精緻。
散文、散發、散步、绮麗、绮夢、绮年、绮靡等。
華麗、絢麗、美麗、細膩等。
簡練、樸素、粗糙、普通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