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侍言的意思、侍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侍言的解釋

(1).謂侍從君上,適時進言。《後漢書·袁張韓周傳贊》:“ 孟侯 經博,侍言帝幙。”

(2).傳達太子言語的官員。《文選·顔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侍言稱辭,惇史秉筆。” 張銑 注:“傳太子言語之官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侍言”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shì yá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侍從君主,適時進言
    指賢臣或忠臣在君主身邊侍奉,并根據時機提出忠誠的建議和勸告。例如《後漢書·袁張韓周傳贊》記載:“孟侯經博,侍言帝幙”,即描述了賢臣在帝王身邊進言的場景。

  2. 傳達太子言語的官職
    在古代官職體系中,“侍言”還特指負責傳達太子言論的官員。如《文選·顔延之<皇太子釋奠會作>》提到:“侍言稱辭,惇史秉筆”,張銑注釋為“傳太子言語之官也”。

二、延伸與現代用法

補充說明

“侍”意為侍奉,“言”指言語或建議,二者結合體現了古代政治文化中“進谏”與“輔佐”的重要性。需注意,該詞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特定語境或文學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侍言

《侍言》(shì yá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侍和言兩個字。

拆分部首和筆畫

侍字的部首是人,筆畫數為8;言字的部首是言,筆畫數為7。

來源

《侍言》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職名稱。侍言是古代君主旁聽臣下的建議和谏言的官職,相當于現代的參謀、顧問。

繁體

《侍言》的繁體字為「侍諺」。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侍言兩個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侍字可以寫作「受」,言字可以寫作「雲」。不同的寫法可能會在不同的曆史文獻中出現。

例句

他擔任宰相時,常常為君主侍言,為政出謀劃策。

組詞

侍從、侍奉、谏言、進言等。

近義詞

勸言、建議、忠告。

反義詞

違言、閉口、沉默。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