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蠶忙時期。《詩·豳風·七月》:“蠶月條桑,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 高亨 注:“蠶月,即夏曆三月,養蠶的月份,所以叫蠶月。”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瞿薩旦那國》:“陽春告始,乃植其桑,蠶月既臨,復事採養。”《新唐書·康承訓傳》:“方蠶月,宜息衆力農,至秋士馬彊,決可以取勝。”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豳風》所紀,與今氣候同者,夏正也,然十一月以後不書月,但雲:‘一之日’、‘二之日’而已。三月則曰‘蠶月’。四月以後,始如常稱。”
“蠶月”是中國古代對農曆三月的别稱,特指養蠶缫絲的農忙時節。以下是詳細解釋:
“蠶月”即農曆三月。這一稱謂源于古代桑蠶業的生産周期,此時氣候轉暖,桑葉生長茂盛,正是春蠶孵化、養殖的關鍵時期。
“蠶月”的稱呼體現了中國古代以農為本的社會結構,類似的月份别稱還有“槐月”(四月)、“荷月”(六月)等。這一詞彙至今仍用于詩詞或曆史文化研究中,承載着傳統農業文明的情感記憶。
蠶月,指的是農曆的第五個月,也就是夏季的六月。這個詞源于古代中國的農業習俗,因為這個月份正好是蠶絲開始出産的季節,所以被稱為蠶月。
根據字典檢索,蠶字的部首是蟲,總筆畫數為9。
蠶月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時期的《莊子·齊物論》中,用來描述夏季養蠶的季節。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彙逐漸被人們廣泛采用。
蠶月的繁體字為「蠶月」。
古代漢字中的「蠶」字寫作「蠶」,其字形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
夏天是蠶月,農民們忙着養蠶。
蠶繭、蠶豆、蠶絲、蠶食
六月、夏季、蠶眠
臘月、冬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