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笔錔的意思、笔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笔錔的解释

笔套。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有卖油者张帽驱驴,驮桶不避,导者搏之,头随而落,遂遽入一大宅门,官人异之,随入,至大槐树下遂灭。因告其家,即掘之,深数尺,其树根枯,下有大虾蟆如叠,挟二笔錔……虾蟆即驴矣,笔錔乃油桶也,菌即其人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笔錔(bǐ tà)是汉语中较为少见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代传统书写工具毛笔的配套器具。根据《汉语大词典》记载,“錔”本义为金属套,引申为覆盖、包裹的器物,因此“笔錔”可理解为毛笔的笔帽或保护套,用于防止笔头干裂或受损。该词由“笔”与“錔”组合而成,属于偏正结构,强调器具的附属功能。

在功能上,笔錔多由竹、木或金属制成,古代文人常将其与笔匣、笔帘等并称为“文房四护”。据《中国文房用具史》考证,宋代以后,笔錔逐渐发展出装饰性纹样,如玉雕錔、鎏金錔等,成为兼具实用与审美的文玩器物。现代语境中,该词多用于书画领域,指代毛笔保护配件,但实际使用频率已低于“笔帽”“笔套”等通俗表达。

网络扩展解释

“笔錔”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读音为bǐ tà,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词义演变与文献出处

  1. “錔”的本义
    “錔”(tà)原指用金属包裹器物头端的金属套,例如汉代刑罚工具“钳”“钛”的金属部件即用“錔”形容(《急就篇》注)。后引申为“套、裹”的动词含义,例如“以錔头曰钳,錔足曰钛”。

  2. “笔錔”的文献记载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记载了一则志怪故事,提到“笔錔”与油桶、虾蟆等物的关联,侧面反映了当时对笔套的称呼。

相关扩展

“笔錔”是古代对笔套的特定称谓,结合“錔”字的金属包裹本义,可能早期特指金属制笔套,后泛化为各类材质的笔套总称。其用例多见于唐代文献,兼具实用与文学意象。

别人正在浏览...

宝瑛步担卜官谗蛊谗邪吃耳光俦似遄流躭勤丹粟道尔顿大枣登基点铁雕砻帝辇反鼻風吟附宝脯燔浮汩公山憨健堠程绛缕匠质教头接收积泯泾溪考閲连家店灵星门临阵脱逃李冶脔杀曼巴忙中有错駡言马圄冥征木雕泥塑涅菩辟色崷直启瀹曲目塞鴈三材伤废泰山颓天鹅绒稳稳沉沉无贷五花肉无匹无穷尽现死现报下中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