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碶牐的意思、碶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碶牐的解釋

亦作“ 碶閘 ”。水閘。《宋史·河渠志七》:“有碶牐三所,曰 烏金 ,曰 積瀆 ,曰 行春 。”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六:“西南鄉之田;所恃者 廣德 一湖,環百裡,周以堤塘,植榆柳以為固,四面為鬥門碶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碶牐(qì zh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地域特色的複合詞,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水利設施。從構詞法分析,“碶”指代用石塊砌築的水利堤壩或水門,“牐”為“閘”的異體字,表示控制水流的水工建築物。二者組合後,特指兼具擋水與洩洪功能的石砌閘門系統,常見于江浙沿海地區。

根據《漢語大詞典》(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碶”本義為“以石修築的水利設施”,多用于攔截潮汐或調節河道水位,例如浙江甯波的“五鄉碶”便是典型代表;“牐”在《集韻》中釋義為“開閉門也”,引申為通過機械裝置調控水流的閘口。兩者結合後,“碶牐”既包含石質堤壩的穩固性,又具備閘門啟閉的靈活性,在農田灌溉、鹽場蓄鹵、港口防潮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從曆史文獻考據,宋代《四明它山水利備覽》已記載碶牐建造技術,明清時期浙東地區廣泛使用此類工程抵禦鹹潮入侵。現代地理學研究(來源:中國水利史研究會)表明,碶牐結構多采用“木石嵌套”工藝,通過閘闆升降實現淡水留存與鹹水排洩的雙向調節,其設計原理至今影響着東南沿海的水利建設。

網絡擴展解釋

“碶牐”是一個較為罕見的複合詞,由“碶”和“牐”兩個漢字組成,需分别解釋:

  1. 碶(qì)
    指一種用石塊修築的水利設施,常見于沿海地區(如浙江甯波一帶)。其功能類似于水閘或堰壩,主要用于抵禦海潮、調節内河水位,兼具灌溉、排澇作用。例如甯波地名“五鄉碶”“大碶”均源于此類古代水利工程。

  2. 牐(zhá)
    通“閘”,即傳統意義上的水閘,指通過啟閉門闆控制水流的水工建築,用于通航、防洪或分配水源。例如《宋史·河渠志》記載的“牐河”即指設閘調節的河道。

組合含義:
“碶牐”可能指結合了石砌堰壩與水閘結構的綜合性水利設施,但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需注意,該詞可能出現在特定地方文獻或古籍中,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分析。若涉及地名或工程術語,可查閱地方志或水利史料以确認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卑谄足恭辯斥裱绫婢妾魚不噎之鳥柴壩倡序禅流稱才大蔔打鴨驚鴛鴦玷名東風浩蕩頓氣肺膈改火行政行為合十荷屋黃盧或且護校煎迫角立機不容發錦帳計然策糾風句盾角色铿潤連黏靈槎流極録符慢慢騰騰貓兒房目蓮耐久朋遷運清教輕骛曲面融結瑞鶴仙身識衰乏説白道緑說方便松吹嵩嶽算進天保九如條牒貼伏托諷望祭未偶纖啬謝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