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持節的大将。泛指總軍戎者。《陳書·高祖紀下》:“若樂隨 臨川王 及節将立效者,悉皆聽許。”
(2).猶節帥。 唐 元稹 《立部伎》詩:“如今節将一掉頭,電卷風收盡摧挫。” 宋 孔平仲 《續世說·企羨》:“ 唐 初選尚,多於貴戚,或武臣節将之家。”
關于“節将”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節将”讀作jié jiāng,是古代軍事官職名稱,指持節的大将或統率一方軍隊的高級将領,常被用來代指擁有軍事指揮權的總軍戎者。
魏晉南北朝時期
作為持節将領的簡稱,總掌某一地區的軍事。例如《三國志·魏書·牽招傳》中記載的護烏丸校尉田豫,便屬于這一職位。
唐代至宋代
含義擴展為“節帥”,即節度使級别的軍事統帥。如唐代元稹《立部伎》詩中的“節将一掉頭”,以及宋代孔平仲《續世說》中提到的武臣節将。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陳書》等古籍,或知網百科的詳細考據。
節将(jié jiāng)是一個漢字詞語,其意思是節日快要到來的意思。
節将的拆分部首是艸(草字頭)和寸(寸字底),共有13個筆畫。
節将最早出現在《詩經·大雅·載》中,原意為控制樂曲的節奏。後來引申為節日即将到來的意思。
節将的繁體字為節將。
古時候,節将的寫法為灬凵(火字旁)支(習字的帚旁),總共13畫。
1. 今天是國慶節将,大家都非常興奮。
2. 明天是媽媽的生日,節将到來,我們要給她一個驚喜。
節日、将至、倒計時、即将、将至、快到、快将到來
節日、到來、即将
結束、離去、消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