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 李紹 稱 唐 韓愈 柳宗元 、 宋 歐陽修 蘇轼 蘇轍 曾鞏 王安石 為古文七大家。 明 李紹 《蘇文忠公集序》:“古今文章,作者非一人,其以之名天下者,惟 唐 昌黎 韓氏 、 河東 柳氏 、 宋 廬陵 歐陽氏 、 眉山 二 蘇氏 及 南豐 曾氏 、 臨川 王氏 ,七大家。”又有人增 宋 蘇洵 為八大家。
“七大家”是明代學者李紹提出的古文流派代表人物的統稱,具體指以下七位唐宋時期的文學家:
核心成員:
曆史背景: 該概念出自李紹《蘇文忠公集序》,他通過列舉七位以文章名揚天下的作家,梳理古文發展脈絡。後人為完善體系,将蘇洵加入,形成更廣為人知的“唐宋八大家”。
注意:
《七大家》是指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七位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文學家。這七位大家分别是:杜甫、李白、白居易、王維、孟浩然、王之渙和劉禹錫。
《七大家》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七”、“大”和“家”三個部分。
“七”的部首是一,總共有兩筆;
“大”的部首是一,總共有三筆;
“家”的部首是宀,總共有10筆。
《七大家》一詞最早來源于《全唐詩》中的一首題為《七大家文集序》的詩。後來逐漸用來指代上述七位文學家。
在繁體字中,七大家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時候,七大家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隻是稍有變化:
杜甫:杜覆
李白:李白
白居易:白居易
王維:王維
孟浩然:孟浩然
王之渙:王之渙
劉禹錫:劉禹錫
這本書講述了《七大家》的成長和影響力。
詞組:文學家、文化家、文藝家、散文家、詩人、文人、作家
近義詞:文學巨匠、文學大師、文學名家、文學宗師
反義詞:凡夫俗子、文藝庸人、文學小丑、文化蠢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