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府相和曲名。相傳為 漢 翟義 門客所作。 王莽 立 孺子嬰 為帝,自稱假皇帝,後故丞相 翟方進 子 東郡 太守 義 起兵,事敗為 莽 所殺, 義 門客為作哀歌。原辭見《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相和曲下》。 清 吳偉業 《讀史雜詩》之四:“徒令千載後,流涕《平陵東》。”
“平陵東”是漢代樂府詩《平陵東》的标題,也是詩中描繪的核心場景。以下從多個角度綜合解釋其含義:
字面含義
“平陵”指漢昭帝劉弗陵的陵墓,位于今陝西省鹹陽市西北七十裡處();“東”表示方位,即平陵的東側。詩中提到此處種植松柏、梧桐,象征墓地環境()。
引申背景
該詞作為樂府詩題,實際指向一樁社會事件:義公被官吏綁架勒索,揭露漢代貪官暴吏的惡行()。
主題思想
全詩通過官吏劫持平民義公、勒索百萬錢與馬匹的情節,控訴漢代官府的腐敗與階級壓迫()。
藝術特色
采用“頂針續麻”修辭手法(如“劫義公,在高堂下”“兩走馬,亦誠難”),增強情感遞進和叙事連貫性()。
“義公”身份争議
創作時間
普遍認為成詩于西漢末年,聚焦社會現實而非特定曆史人物()。
“平陵東”既是地理标識,更是漢代社會黑暗現實的縮影。其文學價值在于以平民視角揭露官吏暴行,成為樂府詩中批判現實的代表作。需注意,部分網絡解釋将其誤作“心境平和”的成語(如),此為錯誤關聯,實際應結合樂府詩背景理解。
更多細節可參考《樂府詩集》或漢代曆史研究文獻。
平陵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意思是東去的平陵。
拆分部首和筆畫:
- 平字的部首是立,共有5劃。
- 陵字的部首是阜,共有7劃。
來源:
平陵是古代帝王陵寝的一種稱謂,多用于秦始皇陵寝。"東"則表示方位,意味着去往東方。
繁體:
這個詞語的繁體字為「平陵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平陵東的古代寫法中,平字的左右結構與現代形式相似,而陵字則和現代有所區别,沒有現代陵字中的橫折彎曲線條,而是較為直接地表現山丘的形狀。
例句:
他乘馬從平陵東奔向遠方。
組詞:
平緩、陵墓、東方、東去。
近義詞:
東行、東去。
反義詞:
平陵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