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周 學校名。教授皇太子及貴族子弟。《周書·武帝紀上》:“﹝ 天和 二年﹞立露門學,置生七十二人。”《隋書·豆盧勣傳》:“﹝ 北周 ﹞ 明帝 時,為左武伯中大夫。 勣 自以經業未通,請解職遊露門學。帝嘉之,勑以本官就學。”亦省稱“ 露門 ”。《隋書·文學傳·劉臻》:“ 周 ( 北周 )冢宰 宇文護 辟為中外府記室,軍書羽檄,多成其手。後為露門學士。” 宋 李曾伯 《沁園春·代壽直院陳文昌》詞:“對露門進讀,鑾坡演翰,瑣闈批敕,寶牒成文。” 宋 晁補之 《次韻兩蘇公講筵唱和》之四:“金玉誰人詠德音,太平無象屬人心。日高初散露門講,天上五雲宮殿深。”
“露門學”是北周時期設立的貴族教育機構,主要面向皇太子及貴族子弟。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露門學是北周(557-581年)的官辦學校,因位于宮廷最内層的“露門”(亦稱“路門”或“虎門”)而得名。其核心職能是培養皇室成員及上層貴族子弟,學生人數固定為72人。
曆史背景與記載
名稱來源與關聯
“露門”為宮廷内門,象征其教育對象的尊貴性。因“露”通“路”,部分文獻也寫作“路門學”,但實指同一機構。
曆史意義
露門學體現了北周對貴族教育的重視,其制度設計(如官員帶職入學)為後世官學提供了參考,同時也反映了南北朝時期門閥制度下的教育特權。
注:關于讀音,權威資料标注為“lù mén xué”,部分網頁标注“lòu”為誤讀,需以“lù”為準。
露門學指的是研究、探讨門的學問。門作為建築物的出入口,既是人們出入的通道,同時也代表着進出、通行的象征。露門學是一門探讨門的功能、形式以及它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和社會意義的學科。
露門學的部首拆分為門部和雨部,部首位置在右邊。其中,“門”部的五筆拆分為戶、開、丨,筆畫為3;“雨”部的五筆拆分為雨,筆畫為8。
《露門學》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人們将門視為重要的文化象征,因此便形成了研究門的學問。露門學這個詞在現代漢字中并沒有繁體字形式,仍然保持着簡體字的書寫形式。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門字的形狀略有差異。其古字形包括上部為比,下部為兩個人并排而立,形狀像一個門的樣子。字形上的變化反映了漢字的演變和發展曆程。
1. 在露門學的研究中,人們發現門的形狀和裝飾往往與當地的文化特色密切相關。
2. 露門學不僅研究門的外觀,還涉及門的功能、使用方式以及它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組詞:門楣、門檻、門扇、門牖
近義詞:門學、門道
反義詞:閉門學、閉門思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