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藩嶽的意思、藩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藩嶽的解釋

見“ 藩嶽 ”。


亦作“ 藩嶽 ”。1.指諸侯或總領一方的地方長官。 晉 潘嶽 《為賈谧作贈陸機》詩:“藩嶽作鎮,輔我京室。”《魏書·元脩義傳》:“ 靈太後 詔曰:‘收葬之恩,事由上旨,藩嶽何得越職幹陳!’”《舊唐書·崔珙傳》:“ 崔氏 鹹通 乾符 間,昆仲子弟紆組拖紳,歷臺閣,踐藩嶽者二十餘人。”

(2).指邊防重鎮。 南朝 梁簡文帝 《戎昭将軍劉顯墓銘》:“内參禁中,外相藩嶽。”《北史·李崇傳》:“吾受國重恩,忝守藩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藩嶽是漢語曆史詞彙中具有雙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源于古代政治與地理概念的融合。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由"藩"與"嶽"兩個表意部件構成:

  1. 字源釋義

    "藩"本義指籬笆屏障,《說文解字》釋為"屏也",引申為保衛疆土的要塞。在政治架構中特指受封的諸侯國,《古代漢語詞典》載其有"封建王朝分封的屬地"之意。"嶽"原指五嶽高山,《辭源》解作"高大的山",喻指地位崇高、根基穩固的軍政要員。

  2. 軍政要職代稱

    自魏晉時期起,"藩嶽"成為對刺史、都督等封疆大吏的尊稱。《晉書·王導傳》載"方賴藩嶽之任"即用此義,特指掌控地方軍政大權的官員。這種用法延續至唐宋,如《宋書·武帝紀》中"藩嶽重鎮"皆指鎮守戰略要地的軍事長官。

  3. 地理屏障象征

    在輿地文獻中,"藩嶽"常喻指天然的地理屏障。明代《方輿勝覽》記江淮流域"以長江為藩嶽",強調其作為戰略屏障的地理優勢。清代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分析潼關地形時,亦用"藩嶽之固"形容其軍事防禦價值。

《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典籍均收錄該詞條,印證其在古代文獻中的重要地位。現代漢語中雖已不再使用,但作為曆史詞彙仍常見于古典文獻研究及曆史地理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藩嶽”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其解釋綜合了曆史文獻和字義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諸侯或地方長官
    指代分封的諸侯王,或總攬一方軍政大權的官員。例如:

    • 晉代潘嶽在《為賈谧作贈陸機》詩中提到“藩嶽作鎮,輔我京室”,強調諸侯鎮守地方、輔佐中央的作用。
    • 《舊唐書·崔珙傳》記載崔氏家族成員“曆台閣,踐藩嶽”,即擔任中央和地方要職。
  2. 邊防重鎮
    特指軍事要地或邊疆防禦核心區域。例如:

    • 《北史·李崇傳》中“吾受國重恩,忝守藩嶽”,表明李崇鎮守邊防要地的職責。
  3. 異體寫法
    該詞亦作“藩嶽”,屬于同義異形詞。

二、字義分解

三、文獻關聯

該詞多見于史書及古典詩文,如《魏書》《後漢書》等,多用于描述官員職責或軍事布局。

别人正在浏覽...

半晚悲慘愎盭波文昌仆長錢鏟斜赤炖炖帶甲洞睹笃意鵝掌菜高誓公朝缑峰灌精兒官寨鬼搗滾轉合法性毀面穢狀獲者堅白同異健鬥見面見勢不妙斠改頰上三毛結疤機服計疏具器食考述恐慎枯耕陵人陵舃隆功妙書磨算盤山抛持雀瓢缺望染溺僧籍善藴蜃浪水陸畢陳榻本鐵索痛定王烈無諐無是處無中生有嚣垢小爐兒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