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善的意思、安善的詳細解釋
安善的解釋
(1).安吉;安好。《漢書·王莽傳下》:“諸術數家皆繆對,言天文安善,羣賊且滅。 莽 差以自安。” 隋炀帝 《賜書召釋慧覺》:“法師安善,寒暑惟宜。承栖遲 龜山 之域,闡揚龍樹之旨。” 清 龍啟瑞 《上梅伯言先生書》:“伏維遯迹休閒,興居安善。” 魯迅 《書信集·緻許壽裳》:“我景狀如常,婦孺亦安善。”
(2).安分良善。京劇《串龍珠》第十場:“唗!一介鄉民,哪有許多銀兩,定不是安善之輩。”
詞語分解
- 安的解釋 安 ā 平靜,穩定:安定。安心。安甯。安穩。安閑。安身立命。安邦定國。 使平靜,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安撫。 對生活工作等感覺滿足合適:心安。安之若素(遇到不順利情況或反常現象像平常一樣對待
- 善的解釋 善 à 心地仁愛,品質淳厚:善良。善心。善舉。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 好的行為、品質:行善。懲惡揚善。 高明的,良好的:善策。善本。 友好,和好:友善。親善。和善。 熟悉:面善。 辦好,弄好:善
專業解析
“安善”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面拆解和典籍運用兩方面理解:
-
本義:平安安好;吉祥。
- 這是“安善”最核心的含義。“安”指安定、平安、安穩;“善”指良好、美好、吉祥。二字結合,強調一種安甯、無災無禍、順遂如意的狀态。
- 例如:《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但貴人當榮尊之位,而夙夜戰兢,有謙損之心,安善之德益彰,兇咎之征何見?”(這裡指皇後具有使自身平安、使德行美好的品質)。
-
引申義:安分良善。
- 由平安安好的狀态引申,可以形容人的品性行為安分守己、善良本分。
- 例如:形容一個人“為人安善”,即指此人性格平和,行為端正,不惹是生非。
用法特點:
- 古典色彩濃厚: “安善”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更常見于古代文獻或帶有文言色彩的語境中。
- 多形容狀态與品德: 既可形容個人或群體的生存狀态(平安無事),也可形容人的品性(安分善良)。
引用參考:
- 《漢語大詞典》(權威大型漢語語文詞典)對“安善”的釋義為:“平安;安好;安分善良。” 此釋義涵蓋了其核心本義和引申義。
- 《後漢書》(南朝宋範晔編撰的紀傳體斷代史)中提供了“安善”在古代實際運用的經典例證(見上文引文)。
“安善”一詞主要表示平安安好、吉祥的狀态,并引申形容人安分善良的品性,是一個帶有古典韻味的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
“安善”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兩層含義,其解釋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安吉;安好
指生活安定、平安無事,常用于問候或描述狀态。例如:
- 《漢書·王莽傳下》記載術數家言“天文安善”,意為天象平穩無災。
- 隋炀帝在書信中問候法師“安善”,即表達對對方平安的關切。
-
安分良善
形容人品性本分、善良。例如:
- 京劇《串龍珠》中斥責某人為“非安善之輩”,強調其行為不端。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 古代文獻:多見于曆史典籍與文學作品,如《漢書》、隋炀帝書信等,側重描述安定狀态或品德。
- 現代語境:使用頻率較低,多用于成語或特定表達,如“安善良民”。
- 文化内涵: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社會穩定與個人修養的重視。
三、例句參考
-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想安善,未果,為結。” (表達對收信人安好的挂念)
- 清代謝啟昆書信:“伏惟遯迹休閒,興居安善。” (問候對方生活安好)
“安善”既可指外在的平安狀态,也可形容内在的良善品性,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更多用例,可參考《漢書》或古典文學作品。
别人正在浏覽...
阿母炳煌不屑教誨蔔晝蔔夜不做人纏賬醇源大别山脈達德道勞柢枑搤捥飛塵粉鼻兒富春秋撫篆宮門抄剮刻故墓何國鴻水煎茶皎茁解衣磅礴接仗決芸匮阙老版累爵旒翣亂君漫天柰久盤陁抛售骈馬平樂苑疲俗乞丢磕塔切類萋菲清骾取象三武山霭失算世統孀娥水晶鲙屬毛離裡死敗塗地隨車夏雨素蕤彈雀天理良心捅咕童隷駝褐王誅五生